故仁知,人材之美者也。所谓仁者,爱人也;所谓知者,知人也。爱人则无 虐刑矣,知人则无乱政矣。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刑不侵滥,则无暴虐之 行矣。上无烦乱之治,下无怨望之心,则百残除而中和作矣,此三代之所昌。故 《书》曰:“能哲且惠,黎民怀之。何忧讙兜,何迁有苗。”智伯有五过人之材, 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而身虏于秦者,不知贤 也。故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 于乱也。

#### 译文
淮南子·泰族训

故仁知,人材之美者也。所谓仁者,爱人也;所谓知者,知人也。爱人则无虐刑矣,知人则无乱政矣。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刑不侵滥,则无暴虐之行矣。上无烦乱之治,下无怨望之心,则百残除而中和作矣,此三代之所昌。

故《书》曰:“能哲且惠,黎民怀之。何忧讙兜,何迁有苗。”智伯有五过人之材,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而身虏于秦者,不知贤也。故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于乱也。

注释

淮南子·泰族训:淮南子,是西汉宗室刘安所编纂的一部哲学著作,杂家作品。高诱在序中指出此书的思想内容,即横八极,致高崇,上明三光,下和水土,经古今之道,治伦理之序,总万方之指,而归之一本。以经纬治道,纪纲王事。

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这是形容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如太阳照耀大地,月亮引导夜晚,春风吹拂万物生长等。

爱、知、爱人、知人:这些词语都是儒家思想中的关键词,代表着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

上无烦乱之治,下无怨望之心:治理国家要减少烦乱,百姓要少有怨言。

何忧讙兜,何迁有苗:出自《尚书》,意思是忧虑那些贪婪的人,迁徙那些不服从统治的人。

智伯有五过人之材,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智伯拥有五个超过常人的能力,却仍然不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原因在于他不爱护他人。

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而身虏于秦者:齐王建具有三种超出一般人的才能,但最后被秦国俘虏。

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这两句话强调了仁爱与智慧的重要性。其中“莫大于”表示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

赏析

《淮南子·泰族训》主要讨论了仁与知这两种美德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这两种美德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和谐。文章通过对古代圣贤的智慧和德行的描述,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同时,文章也提醒统治者要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用明智之举治理国家,以此来避免混乱与战争的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