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属书者,所以窥道开塞,庶后世使知举错取舍之宜适,外与物接而不眩, 内有以处神养气,宴炀至和,而己自乐所受乎天地者也。故言道而不明终始,则 不知所仿依;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 则不知精微;言至精而不原人之神气,则不知养生之机;原人情而不言大圣之德, 则不知五行之差;言帝道而不言君事,则不知小大之衰;言君事而不为称喻,则 不知动静之宜;言称喻而不言俗变,则不知合同大指;已言俗变而不言往事,则 不知道德之应;知道德而不知世曲,则无以耦万方;知氾论而不知诠言,则无以 从容;通书文而不知兵指,则无以应卒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则无以推明事; 知公道而不知人间,则无以应祸福;知人间而不知修务,则无以使学者劝力。欲 强省其辞,览总其要,弗曲行区入,则不足以穷道德之意。故著书二十篇,则天 地之理究矣,人间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备矣!

淮南子·要略

凡属于书籍的,是为了探索宇宙的道理和规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如何正确地举错取舍。书籍可以外部与外界事物接触而不迷惑,内在可以修养精神、养护元气,享受至纯的平和,并且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所以如果讲道而不明终始,则不知道应该模仿什么;如果明终始而不明了天地四时的变化,则不知道应该避开什么禁忌;如果明天地四时而不引用譬喻援类,则不知道精微之处;如果讲至精而不探究人的神气,则不知道养生的关键;如果探究人的情感而不说大圣之德,则不知道五行的差异;如果讲帝王之道而不说君王的事情,则不知道大小之间的衰败;如果讲君王之事而不作比喻说明,则不知道动静之间应该如何适应;如果作比喻说明而不说世事变化,则不知道合同大指;已经说世事变化而不说往事,则不知道道德应如何响应;知道道德却不知道世事的曲折,则无法应对万方之变;知泛论却不知其辞理,则无法从容自如;通晓书文却又不知兵指,则不能应对突发的情况;了解大致道理却不知其譬喻,则无法推明事理;了解公道却不知其人间之事,则无法应对灾祸与福分;知道人间之事却不能修习务求自身修为,则不能勉励学习的人勤奋努力。要想强省其辞,浏览总结要点,不曲行区入,那么不足以穷尽道德之意。因此著书二十篇,就可以研究明白天地之理和人间之事,了解帝王之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