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 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义,处岐周 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天下二垂归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 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
文王业之而不卒,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擐甲胄,以 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天下未定,海内未辑,武王欲昭文 王之令德,使夷狄各以其贿来贡,辽远未能至,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楹之 间,以俟远方。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蔡叔、管叔,辅 公子禄父而欲为乱,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惧 争道之不塞,臣下之危上也,故纵马华山,放牛桃林,败鼓折枹,搢笏而朝,以 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 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 学生焉。
诗
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
译文
在周朝时期,纣王当上了皇帝,他的征收赋税没有限度,杀人更是没有限制。他沉迷于酒色,使得皇宫变成了集市。他还实行了残酷的刑罚,例如用烧热的铜柱拷打人、用刀刺穿劝谏的人,甚至杀害怀孕的母亲,让整个国家的人都感到痛苦。然而,在文王的时代,虽然情况也相当糟糕,但人民还是团结一致,忍受着这种痛苦。
注释
- 文王:指的是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初期的一位重要领导者。
- 纣王:指商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政著称。
- 赋敛无度:指过度征税。
- 杀戮无止:形容杀伐行为永无止境。
- 康梁沉湎:形容沉溺于酒色的放纵。
- 宫中成市:形容皇宫里像市场一样热闹喧嚣。
- 炮烙之刑: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将囚犯放在滚烫的炭火上烤炙。
- 刳谏者:指剖开劝谏者的胸膛。
- 剔孕妇:古代有处死怀孕妇女的刑罚。
- 天下同心而苦之:整个国家的人都对纣王的统治感到不满和痛苦。
赏析
此篇主要讲述了商朝末年,由于纣王的暴政导致国力衰败,百姓疾苦的情况。文王虽在位时间较短,但他通过修德行义,使得国家得以安定。文王之后,周武王继承文王的事业,继续使用太公的策略,减轻百姓负担,最终推翻了残暴的商朝统治,建立了周朝。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乱世之中,只要能够秉持道德和仁义,也能为国家带来安定。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众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