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四两(味酸,微寒)甘草四两(炙,甘平)
右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芒硝半斤(味咸苦,大寒)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干姜一两半(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热)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以下是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芍药甘草汤方
- 白芍药四两:白芍药味甘酸,微寒,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作用。
- 甘草四两:甘草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
- 右二味[口父]咀:将药材切成小块,以便更好地煎煮。
-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用水煎煮,得到约1.5升的药液。
- 去滓,分温再服之:过滤药渣,将药液分成两次服用。
调胃承气汤方
- 大黄四两:大黄苦寒,具有泻下热结、通便攻积的作用。
- 甘草二两:甘草甘平,具有和中调胃、缓急止痛的功效。
- 芒硝半斤:芒硝咸苦大寒,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将药材切成小块,用水煎煮,得到约1升的药液。
- 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过滤药渣,将芒硝加入锅中,用小火加热至沸腾。
- 少少温服:将药液稍微加热后服用。
四逆汤方
- 甘草二两:甘草甘平,具有和中调胃、缓急止痛的功效。
- 干姜一两半:干姜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
- 附子一枚:附子生用,辛大热,具有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的作用。
-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将药材切成小块,用水煎煮,得到约1.2升的药液。
- 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过滤药渣,将药液分成两次服用。对于体质强壮的患者,可以增加附子的用量,同时干姜的用量也相应增加。
问曰
- 证象阳旦:患者的症状与太阳病相似,表现为发热、恶寒等。
- 按法治之而增剧: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病情反而加重。
- 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出现手足冰冷、咽喉干燥、两腿肌肉紧张等症状,伴有言语不清、烦躁不安等。
- 师曰: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认为治疗不当。
- 何以知此:医生询问如何得知这些症状的出现。
- 答曰:通过观察脉象和症状的变化,结合舌象等综合判断。
译文及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一位患者因误治而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舌象等,结合症状的变化,判断出治疗方法不当,从而得出了“何以知此”的结论。这段文字强调了中医诊断的重要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同时,也提醒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谨慎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避免因误治而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