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解析《伤寒论》中太阳病脉证与治疗策略
- 太阳病基本特征
- 浮、头痛、项部拘急不舒
- 畏寒、发热、汗出
- 脉象浮
- 太阳病典型症状
- 发热、汗出、恶风
- 头痛、项部拘急不舒
- 脉象浮
- 太阳病治疗原则
- 解表发汗
- 调和阴阳
- 扶阳解表
- 结胸与脏结辨析
- 结胸:心下硬痛
- 脏结:胃中空虚,客气动膈
- 太阳病误治后果
- 误用汤剂发汗
- 动数变迟,膈内拒痛
- 太阳病脉象分析
- 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
- 动则为痛,数则为虚
- 太阳病治疗方剂
- 小柴胡汤
- 大陷胸汤
- 半夏泻心汤
- 结胸与脏结鉴别要点
- 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
- 胸脘部按之疼痛,寸部脉象浮,关部脉象沉
- 结胸与脏结治疗策略
- 小柴胡汤
- 大陷胸汤
- 半夏泻心汤
- 结胸与脏结预后判断
-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为结胸也
-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 结胸与脏结临床应用
-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为结胸也
-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