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濇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胃脉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至而搏,血衂,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
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
译文:脾脉出现外鼓的现象,且伴有沉象,说明有肠道疾病,这种病症如果长期存在,可以自行消失。
注释:脾脉,即脾脏的脉搏。外鼓,指脉搏在外面明显跳动。沉,指脉搏深沉有力。肠澼(pì),指肠道的疾病。
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
译文:肝脉细小而缓和,是肠澼的病症,这种病症比较容易治疗。
注释:肝脉,即肝脏的脉搏。小,指脉搏细小。缓,指脉搏和缓有力。
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
译文:肾脉出现细小而有力的搏动,并且伴有沉象,这是肠澼的病症,还伴随着出血现象。如果患者身体温暖,面色发红,这是危重的表现,属于死亡的征兆。
注释:肾脉,即肾脏的脉搏。小搏,指脉搏细小有力。沉,指脉搏深沉无力。
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濇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译文:心脉和小脉同时出现,也是下血的病变,这两种病症同时出现,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心脉小而有沉涩的脉象,就说明是肠澼的病症。如果患者身体发热,这种病症属于危险,如果持续发热七天以上,就会死亡。
注释:心脉,即心脏的脉搏。心肝病变的兼证,是肠澼的病症。
胃脉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译文:胃脉出现沉涩的搏动,并且胃部外部也鼓起大包,心脏的脉象细小而坚急,都表明膈肌偏斜,偏瘫。如果男性发病在左侧,女性发病在右侧,并且舌头能够转动,那么这种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治疗需要三十天的时间。如果不能够说话,那么这种疾病就是痴呆的,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恢复。如果在二十岁之前就发病了,那么这种疾病就需要三年才能治愈。
注释:胃脉,即胃部的脉搏。沉涩,指脉搏沉涩有力。胃外鼓大,指胃部外部膨胀。鬲,指隔膜或胸骨。
脉至而搏,血衂,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
译文:脉搏突然搏击,并且出现瘀血,同时身体发热的,是生命危险的征兆,这种情况下会死亡。如果脉搏来时像悬挂在空中的钩子一样浮动而轻快有力,那么就属于正常的情况。
注释:搏击,指脉搏突然跳得很剧烈。衂,指血瘀积。悬钩浮是指脉搏像悬挂在空中的钩子一样轻轻浮动而有力。
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
译文:脉搏跳动得像喘气一样急促的,这被称为暴厥。暴厥的人不会和别人说话,脉搏跳动得很快而且很有规律。如果病人受到惊吓后,脉搏跳动得很快,三四天之后就能自行恢复;如果脉搏跳动得很有规律,一息能跳动十次以上,这说明气血不足,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九天或者十天,就会导致死亡。
注释:暴厥,指突然发生的昏厥。不知与人言,指昏厥的人没有力气说话。脉至如数,指脉搏跳动得很快而有规律。使人暴惊,指病人受到惊吓后出现的症状。三四日自已,指昏厥的病人三四天之后就能够恢复正常。浮合如数,指脉搏跳动得很有规律。一息十至以上,指的是呼吸一次脉搏跳动十次以上。经气予不足,是指气血不足。微见九、十日死,指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九天或者十天就会导致死亡。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译文:脉搏跳动得像燃烧的火薪一样急促有力,这被称为心精之予夺。心精被夺的人就会死亡。
注释:火薪然,指脉搏跳动得像燃烧的火薪一样。心精之予夺,指的是心气的消耗和损失。草干而死,指的是草枯萎而死。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
译文:脉搏跳动得像散开的树叶一样虚弱无力,这被称为肝气予虚。肝气不足的人就会死亡。
注释:散叶,指脉搏微弱无力。木叶落而死,指的是树木叶子枯萎而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
译文:脉搏跳动得像客人来访时主人关门的声音一样急促有力,这被称为肾气予不足。肾气不足的人就会死亡。
注释:省客者脉塞而鼓,指的是脉搏急促有力而像关门的声音一样。省客,指关门的声音。肾气予不足,指的是肾脏的功能不足。悬去枣华而死,指的是肾气不足导致身体衰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