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脉络,非独十四脉络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诗句:黄帝内经 · 素问 · 气穴论

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脉络,非独十四脉络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注释:这首诗是《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的一段内容。岐伯是古代传说中的医学家,他提出了“孙络”的概念,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中,有些小的分支血管,称为“孙络”,它们与大的网络系统相连通。这些孙络中的血液如果过剩,就需要通过泻治来排除。在《气穴论》中,岐伯描述了三百六十五种脉象,其中一些需要泻治的情况。

译文:岐伯说:孙络脉与正经脉不同,它们的血流量较大,需要通过泻治的方式排出多余的血液。根据《黄帝内经》,三百六十五种脉象都有各自的治疗原则。其中,十种脉象需要泻治。

赏析: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孙络与正经脉的区别,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脉象进行治疗。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代对中医脉诊的认识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