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膕如结,(月耑)如别。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慄。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注释】“焰浮川泽”:形容气候炎热,草木繁盛,水草丰茂。“阴处反明”:与平时相反,阴暗的地方反而明亮。“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臓郁,名曰厥。”这里指腹中常响,是由于热气内扰,心火亢盛,导致心神不安,出现气逆上冲的证候。“喘不能久立”,是说由于热邪内蕴,肺受热邪的影响,出现喘不得卧的症状。“寒热皮肤痛”,是指因热邪侵袭而致的皮肤出现寒热交替的现象。“目瞑齿痛(出页)肿”,是由于热伤津液,血行不畅,引起目珠干涩,牙根肿痛。“恶寒发热如疟”,说明有里热外感的症状。“少腹中痛”,是由于里热上扰,使小腹发生疼痛。“腹大”,“蛰虫不藏”:是因里热亢盛,阳气偏胜,导致腹部胀满,以及肠胃蠕动亢进,使蛰居地下的冬眠虫类不能安息而出来活动。
【译文】岁气少阴主令之年,司天之气为热,地之五行属水,但水气被司天之热气所抑制,故其气反胜于地,水气不及而湿气偏胜于上。湿性重浊,故地之五行属土的湿气偏胜于上,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而不能正常宣发。湿邪侵犯人体就会导致清阳不升而出现头昏目眩等阳不升症状;同时湿邪还壅塞气机,使清阳不展,故出现胸中烦闷、恶心、呕吐、腹胀、泄泻等症。此外,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使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故可见腹中鸣胀、肠间辘辘、大便泄泻等症状;若湿邪困脾,还可见到脘腹冷痛,食后更甚,得暖舒适,口淡无味等症状。此外,湿为阴邪,易伤脾气和脾阳而导致腹痛、水肿等症。
【赏析】本段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论述为基础。首先对本年的主次季节气候变化特点做了概括性的总结,然后针对司天之年出现的气候变化特点,分析了各脏气所受影响的不同表现。最后结合临床表现,从不同脏腑的功能失调角度阐述了发病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膕如结,(月耑)如别。
【注释】“草乃早荣”,是指春季来临之际,草地开始萌发生长。“湿淫所胜”,是说司天之年为湿土司天,其下属的是湿土所胜的年份。“埃昏岩谷”,是说湿邪弥漫在空气中,使得岩石上的苔藓不能生长,形成一种昏暗的景象。“黄反见黑”,是说湿邪侵入人体之后,往往使人面色发黄或发黑。“至阴之交”,是说到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份,即冬季,此时天气寒冷,万物收藏闭藏,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译文】岁气太阴主令之年,司天之气为湿土,地之五行属土,但土气被湿土所抑制,故其气反胜于地,土气太过于上,湿气偏胜于下。湿性重浊粘滞,故地之五行属金的燥气偏胜于上,燥为阳邪,易伤及人体阳气而不能正常升发。湿性黏滞阻碍了人体阳气的正常升发,所以可见头重头痛、身重乏力、嗜睡懒动等症状;同时湿为阴邪,还易阻遏气机,影响人体的卫表功能,故可见身体多汗、关节沉重、肌肉酸痛等症状。此外,湿邪还易伤及脾胃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赏析】本段主要讲述了岁木司天在泉的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首先指出岁气木主令之年,司天之气为木气所胜,木性升发舒展,但木气太过则又反过来克制了地之五行属水的湿气而不能正常宣发。接着详细描述了木气太过于上时所引起的各种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特点。最后根据临床所见的不同症状,进一步阐述了病因和治疗方法。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注释】“焰明郊野”:是说司天之年为相火司天,其下属的是相火所胜的年份。“注泄赤白”:是指火热之气侵犯人体之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少腹痛溺赤”:是说火热之气侵犯人体后,可以影响到膀胱的功能而出现尿色赤的症状。“甚则血便”:是说如果火热之气过于亢盛时可损伤肠道脉络而导致血便的出现。“少阴同候”:是说以上所说的症状和少阴病的临床症状是一致的。
【译文】岁气少阳主令之年,司天之气为相火,地之五行属火,但火气被相火所抑制,故其气反胜于地,火气太过于上,相火偏胜于下。相火的性质是向上蒸腾、向外辐射而向上移动的。因此当相火过于亢盛时就会克制地之五行属金的燥气而不能正常升发。燥气被制约后就不能正常升发,故可见头面烘热、口舌生疮、咽喉干燥等症状;同时燥气还易伤及人体津液而出现口渴、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此外,燥气还易伤及人体的肺和大肠等脏腑功能而出现咳嗽、痰黄、便秘等症状。
【赏析】本段主要讲述了岁火司天在泉的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首先指出岁气火主令之年,司天之气为相火,地之五行属火,但火气被相火所抑制,故其气反胜于地,火气太过于上,相火偏胜于下。接下来详细描述了火气太过于上时所引起的各种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特点。最后根据临床所见的不同症状,进一步阐述了病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