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鶩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颓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眥,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经典之作,它详细阐述了不同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治疗原则。以下是对原文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
  • 原文: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
  • 译文:在太阴司天的年份,湿邪太过,导致阴气下沉,天气阴沉,雨水稀少,草木枯萎,人们会出现浮肿、骨痛等症状。这种病症被称为“阴痹”,表现为按压时感觉不到疼痛,腰部、背部、头部和颈部都会感到疼痛,头晕目眩,大便困难,身体无力,食欲不振,咳嗽时会有血痰,心脏像悬挂着一样,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是肾脏的问题。
  1. 太溪绝,死不治
  • 原文:太溪绝,死不治。
  • 译文:如果太溪穴(位于足少阴肾经)出现异常,即无法正常发挥其作用,那么疾病将无法治愈,预后不良。
  1.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
  • 原文: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
  • 译文:在少阳司天的年份,火邪太过,导致温热之气盛行,金行之气失衡。人们会经历头痛、发热、恶寒、疟疾等病症,同时伴有皮肤发红、颜色变黄、甚至变为青色的症状。这些症状最终可能演变成水肿、面部浮肿、腹部胀满、仰卧呼吸、腹泻、小便发黄、疮疡、咳嗽带血、烦躁不安、胸中发热等症状。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出现鼻出血或吐血。这些病症的根本原因是肺部的问题。
  1.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
  • 原文: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颓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
  • 译文:在阳明司天的年份,燥邪太过,导致树木生长缓慢,草类植物生长迟缓。人们会出现左胁部疼痛、寒气入体引发疟疾、大凉天气改变气候、咳嗽、腹部鸣响、腹泻、小便频繁等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木敛”,表现为下部草木茂盛而上部草木枯萎。此外,人们还会感到眼睛干涩、面色发黄、腰痛、男性睾丸下垂、女性小腹疼痛、眼睛发黑、疮疡、痤疮等症状。这些病症的根本原因是肝脏的问题。
  1. 太冲绝,死不治
  • 原文:太冲绝,死不治。
  • 译文:如果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出现异常,即无法正常发挥其作用,那么疾病将无法治愈,预后不良。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不仅是一部医学经典,更是一部哲学巨著。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为现代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