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火台),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藏也。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诗句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寒气胜行,则寒冷之气反至,水冷如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赤,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

岐伯曰:治疗之方,应按照所司天之气的性质,以辛凉为主,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

帝曰:善。如何治疗?

岐伯说: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注释与赏析:

  1. 这首诗是《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的一部分,描述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对人体的影响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2. 诗中首先指出了各种天气状况对人体的不同影响,如寒气、火热、湿气、干燥和寒冷等。每一种天气都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特定的影响。
  3. 接下来,诗中提到根据不同的天气特性,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例如,如果天气属于“风化”或“火热”,则治疗应以清凉或温热为主;如果天气属于“湿气”或“干燥”,则治疗应以苦味或辛味为主。
  4. 诗的最后一部分讨论了如何应对极端天气的情况,如在湿热过盛的情况下,治疗应以苦温药为主,并配合甘辛药以助汗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5.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古代医学对自然界气候变化与人的健康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以及如何根据这种关系来调整治疗方法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