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颓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太阳之胜,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的逐句解释、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 原文:
黄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 译文:
黄帝说,治疗的方法如何呢?
岐伯说,对于厥阴风木太过,治疗应以甘味药为主,配合淡味和辛味药物进行调和,并用酸味药来泻下。对于少阴君火不及,治疗应使用具有辛味的温热药物,并配合苦味和咸味药物,用甘味药进行治疗。对于太阴湿土太过,治疗应以咸味温热的药物为主,配合辛味、甘味和苦味药物,并用酸味药来进行泻下。对于少阳相火不及,治疗应使用具有辛味的寒冷药物,配合甘味、咸味药物,用酸味药进行治疗。对于阳明燥金太过,治疗应以酸味的温热药物为主,配合辛味、甘味的药物,并用苦味药来泻下。对于太阳寒水不及,治疗应使用甘味的温热药物,配合辛味和酸味药物,用咸味药来进行泻下。
- 关键词解析:
- 帝:黄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帝王之一。
- 曰:是古文中表示说话或陈述的常用词。
- 善:好,这里指对岐伯的回答表示赞同。
- 夫百病之生也:意思是所有疾病产生的原因都来源于自然界的正常变化。
- 以之化之变也:指的是各种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 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意思是根据病情的轻重来决定治疗方法,当疾病表现为旺盛时,应当使用泻法;当疾病表现为虚弱时,应当使用补法。
- 方士:古代一种追求炼丹术的人,后来泛指寻求神秘方法治病的人。
- 而方士用之:指的是方士们运用了这些理论来进行治疗。
- 赏析:
- 此段论述了六气在太过与不及时的病理反应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 通过岐伯的回答,可以看到中医治疗强调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诊疗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原则。
- 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展示了中医在面对自然界气候变化时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