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
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帝曰:子别试通五脏之过,六腑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
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当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
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余真问以自谬也。吾问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对,何也?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若夫三脏,土木水参居,此童子之所知,问之何也!

这首诗是《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中的一段对话,主要讨论了医学知识与实际治疗之间的关系。以下是诗句和译文的对应:

黄帝 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    
    
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帝曰:子别试通五脏之过,六腑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    
    
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当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    
    
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余真问以自谬也。吾问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对,何也?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若夫三脏,土木水参居,此童子之所知,问之何也!    

译文:
黄帝坐在椅子上,召见雷公问道:“你接受过医术和书本的教育,如果能博览群书,并加以比较类比,理解其中的规律,就请你说说自己的长处所在。关于五脏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脾脏等器官的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鼻涕、口水、哭泣、悲伤等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还有水液在体内的运行情况,这些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如果治疗不当,就会引发疾病。你应该尽力了解这些知识,这样你的医术就可以达到十全十美的地步。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人们就会埋怨你。”

雷公说:“我愿意背诵《脉经·上下篇》,但我还有很多不足。您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

皇帝说:“你能否详细说明五脏六腑的病变情况以及六腑不协调的情况,针刺石击和毒药的使用情况,汤药的味道和效果,都详细地说出来。如果你能全部回答出来,我就不再追究你的过错了。但如果你还是不能理解,那么就会成为世人的笑柄。”

雷公说:“为什么您总是年纪越大反而向我提问越少呢?我真的是自取其辱啊。您问我的是深奥的问题,我只能用《脉经·上下篇》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脾胃虚弱会使身体显得浮重,肾阴虚则使皮肤变得细小浮薄,肝气郁结则使身体沉重散乱。这些都是医生们经常犯的错误,但只要我们从容应对就可以掌握其中的道理。至于五脏和六腑的相互关系,以及土木、水三者的关系,这些都是小孩子就能理解的问题,您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