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接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藏府,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
黄帝曰:啊,深远啊!我的眼睛看深渊,就像迎接飘浮的云朵。看深渊尚可测度,迎接漂浮的云,却不知道它的边际。圣人的医术,为民众制定典范,论述裁夺志意,必定有法则可循,遵守经书,遵循医事,为民众服务,所以事情上有五种过失和四种美德,你知道吗?
雷公避席再拜说:臣年纪幼小,蒙昧无知,被迷惑了,没听说什么是五过与四德,只是按照事物的名称进行联想,空泛地引证其经文,心中没有相应的对答。
黄帝说:凡是未诊病的人,一定要问他曾经富贵后变得贫贱,即使不中邪,疾病也从内而生,名叫脱营。曾经富有后来贫穷,名叫失精,五脏之气留连不去,病有所并。医生治疗时,不在藏府内部,没有改变病人的形体,诊断之后产生疑问,不知病名。身体日渐消瘦,气虚无精,病情深入,没有气息,时而惊悸不安,病情深重的人,由于外耗于卫气,内夺于荣气。良工失职,不知道病情,这也是诊治中的一个过失。
凡是想诊察病情的人,一定要问及饮食、居处、暴乐暴哀的情况,开始快乐后悲伤,都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坏。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逆,血脉空虚。愚医治之,不知道补泻的方法,也不知道病情,精华逐渐丧失,邪气便乘机而入,这是诊治中的第二个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