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咸微寒。
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大观本草》,作黑字,据《吴普》增)。
《吴普》曰:陈粟,神农黄帝苦无毒,治脾热,渴,粟养肾气(《御览》)。
案《说文》云:粟、嘉谷实也。孙炎注《尔雅》粢稷云:粟也,今关中人呼小米为粟米,是。

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米谷部 · 粟米

味咸微寒。

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大观本草》,作黑字,据《吴普》增)。

《吴普》曰:陈粟,神农黄帝苦无毒,治脾热,渴,粟养肾气(《御览》)。

案《说文》云:粟、嘉谷实也。孙炎注《尔雅》粢稷云:粟也,今关中人呼小米为粟米,是。

诗句解读

  1. 神农本草经: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本药物学专著,由传说中的神农所著,总结了古代草药的知识。
  2. 中品:通常表示该书的内容按照功效和用途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类别,这里指中等级别的内容。
  3. 米谷部:特指谷物类的内容,如米、麦等,这在中医和食疗中尤为重要。
  4. 粟米:粟米即小米,属于谷类的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
  5. 味咸微寒:描述粟米的口感和性质。咸味表明其味道较为强烈,而微寒则表明其性质偏凉,可能适合一些体质偏寒的人食用。
  6. 主养肾气:指出食粟的主要作用是滋养肾脏,增强肾功能。
  7. 去胃脾中热:指出粟米有清热去火的效果,适用于因胃火过旺引起的不适症状。
  8. 益气:表明食用粟米有助于提升人体元气,增强体力,改善体质。
  9. 陈者:特指存放时间较长的粟米,由于长时间的储存,其性质会发生变化,可能变得稍微温和一些,更适合长期食用。
  10. 味甘苦:指出陈粟的味道既有甘甜也有苦涩,这种味道的变化反映了粟米在长时间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品质变化。
  11. 主胃热消渴利小便:强调了陈粟在缓解胃热、消除口渴以及促进排尿等方面的效果。
  12. 吴普:古代一位著名的医药学家,他的注解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粟米更具体的信息。
  13. 苦无毒:指出陈粟的味道是苦的,而且对人没有毒性,这对于了解如何安全食用陈粟非常重要。
  14. 治脾热渴:明确指出陈粟可以治疗脾胃的过热和口渴问题,这是其在中医中应用的一个主要方面。
  15. 养肾气:最后指出食用粟米还有助于养护肾气,对于保持肾脏功能正常有重要作用。

译文

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米谷部 · 粟米
味道略咸且性微寒。
能滋养肾脏之气,清除胃和脾中的热气,并能增强人体的元气。陈年的粟米,味道较苦,主要是为了治疗胃热和消除口渴,同时还能助于尿液排泄(见《大观本草》标注为黑色文字,根据《吴普》资料进行增补)。
据《吴普》记载,经过陈年发酵的粟米,神农皇帝认为它是苦味且无毒的,能够治疗脾热和口渴的症状,而粟米也被视为能够滋养肾脏之气的食材。

赏析

此诗首先介绍了粟米的基本特性及它在中医中的作用,强调了粟米在调和身体、增强体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肾脏的滋补。通过使用“味咸微寒”这一特性描述,诗人表达了粟米的适宜性,同时也提示了它的性质和适用人群。诗中的“陈者”一词,不仅指陈化时间较长的粟米,也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食物或药材可能会发生质变,从而影响其疗效。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其他相关医学知识,如“苦无毒”、“治脾热”等,这些细节增加了文本的教育意义和实用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既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也展示了古代文献的价值,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