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温。
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大观本》,作黑字,据《吴普》增)。
《吴普》曰:黍,神农甘无毒,七月取,阴干,益中补气。(《御览》)
案《说文》云:黍、禾属而粘者,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孔子曰:黍可为酒,禾入水也。《广雅》云:粢黍稻,其采谓之禾。齐氏要术引记胜之书曰:黍,忌丑,又曰黍,长于已,壮于酉,生于戍,老于亥,死于丑,恶于丙午,忌于丑寅卯,按黍,即糜之种也。
上米谷,中品三种,旧二种,大小豆为二,无粟米黍米,今增。
【诗句】: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米谷部 · 黍米
【译文】:黍米味甘、性温,主要功效是益气补中,过多食用可能会使人感到热,导致烦闷。根据《吴普》的记载,黍米在七月采集,阴干后可以益中补气。
【注释】:1. 神农: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视为农业和药学的创始人。本草经:指中国古代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2. 中品:指的是药物等级中的中等品质,一般认为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3. 米谷部:指谷物类药材,属于中品药材。4. 黍米:即黍子,是黍科植物的种子,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5. 味甘温:表示黍米具有甘甜和温和的味道。6. 益气补中:指黍米具有补益人体正气的作用。7. 多热,令人烦:表示过量食用黍米会导致体内热量增加,使人感到烦躁不安。8. 《大观本》:可能是一本古籍的名称。9. 《吴普》曰:“黍,神农甘无毒,七月取,阴干,益中补气。”:这是《吴普》这本书上关于黍米的描述。其中提到黍米味甘、无毒,适合在七月采集,阴干后可以益中补气。10. 孔子曰:“黍可为酒,禾入水也。”:《论语》中提到,孔子说黍米可以用来酿酒,而禾稻则可以泡水饮用。11. 《广雅》云:“粢黍稻,其采谓之禾。”:这是《广雅》这本书上对黍米的描述。其中提到黍米是一种禾科植物的种子,被用来制作食品或祭祀用品。12. 案:据……所说:根据……所记载或说明。13. 齐氏要术引记胜之书曰:“黍,忌丑,又曰黍,长于已,壮于酉,生于戍,老于亥,死于丑,恶于丙午,忌于丑寅卯。”:这是一本古代文献中关于黍米的描述。其中提到黍米有忌讳的日子,比如忌丑日、忌丑寅卯等,并且在不同的时辰播种收获的效果也不同。14. 按黍,即糜之种也:按照古人的理解,黍米就是糜的种子。15. 上米谷,中品三种:指《神农本草经》中将米谷分为三种级别,其中包括中品。16. 旧二种:指过去有两种不同的粟米。17. 无粟米黍米:现在已经没有这两种粟米了。18. 今增:现在增加了新的品种。
【赏析】:这首诗是一篇关于黍米的说明性文章。它详细描述了黍米的味道、功效以及种植和收获的时间等信息,同时也提到了黍米在古代社会中的文化和象征意义。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通过对黍米的详细介绍,展现了古人对农作物的重视以及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