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温。
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马蓼,去肠中蛭虫,轻身。生川泽。
《吴普》曰,蓼实一名天蓼,一名野蓼,一名泽蓼。(艺文类聚)。
《名医》曰:生雷泽。
案《说文》云:蓼、辛菜蔷虞也,蔷,蔷虞,蓼。《广雅》云:荭、茏、(上艹下左吉右页)、马蓼也。《尔雅》云:蔷虞,蓼。郭璞云:虞蓼,泽蓼,又荭,茏古,其大者,归。
郭璞云:俗呼荭草为茏鼓,语转耳。《毛诗》云:隰有游龙,《传》云:龙,红草也。
陆玑云:一名马蓼,叶大而赤色生水中,高丈余,又以薅杀蓼。《传》云:蓼,水草也。

《神农本草经》·中品·菜部·蓼实 味辛温

在中医的经典《神农本草经》中,蓼实被归于菜部的中品类别。该植物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食用性,常用于食疗和药用,如《吴普》、《名医》所提及。蓼实的用途非常广泛,它能够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适用于治疗各种由水气所致的疾病,如面目浮肿、痈疡等。

蓼实,学名为Polygonum hydropiper L.,属于蓼科植物。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其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后晒干使用。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多生于川泽之间,显示出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特性。

蓼实的药性是辛温的,这意味着它可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尤其适用于风寒引起的病症。同时,它还有利水的作用,对于水肿、腹满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此外,蓼实还能驱除肠道中的寄生虫,有助于减轻因寄生虫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从历史文献的角度来看,陆玑的记录中提到“一名马蓼”,显示了不同地区对于同一植物的不同命名方式。而《广雅》和《尔雅》中关于“荭”的记载,可能指向了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

蓼实不仅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员,也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它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并存,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双重保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