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温。
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赢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生川谷。
《吴普》曰:茵芋,一名卑共。微温有毒,状如莽草,而细软(《御览》)。
《名医》曰:一名莞草,一名卑共。生太山,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诗的第一句“神农本草经 · 下品 · 草部 · 茵芋”,是引用自《神农本草经》的一句话,表明这首诗与中医药物相关。接下来是对茵芋(Skimmia reevesiana)的详细描述:

  • 植物学特性:茵芋是一种灌木植物,其小枝中空并常呈灰绿色,叶片革质且形状多样,有椭圆形、披针形、卵形或倒披针形等,端短钝尖,基部宽阔楔形。这种植物的花序轴和花梗都覆盖着细毛。

  • 生长环境及繁殖方式:茵芋原生于喜马拉雅山区至日本一线,在中国东南沿海省份及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地都有栽培。它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能稍耐阴,但不耐寒;适合生长在深厚、肥沃、疏松透气且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土壤中。

  • 药用价值:茵芋具有祛风胜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挛急等症状。此外,它还用于缓解各种关节痛症和风湿性疾病。

茵芋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也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珍贵资源。其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其成为了中医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茵芋这一药材,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潜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