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微寒。
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御览》作白),一名虎卷,一名扁符。生山谷。
《吴普》曰:贯众一名贯来,一名贯中,一名渠母,一名贯钟,一名伯芹,一名药藻,一名扁符,一名黄钟,神农岐伯苦有毒,桐君扁鹊苦,一经甘有毒,黄帝咸酸,一经苦无毒,叶黄,两两相对,茎,黑毛聚生,冬夏不老,四月花,八月实,黑聚相连,卷旁行生,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药(《御览》)。
《名医》曰:一名伯萍,一名药藻,此谓草鸱头,生元山及冤句,少室山,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上艹下中)草也。《广雅》云:贯节、贯众也。《尔雅》云:泺贯众。郭璞云: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夏不死,一名贯渠。又上云:扁符止。郭璞云:未详。据经云:一名篇符,即此也。《尔雅》当云:篇符,止,泺贯众。
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贯众
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又名贯节、渠母、扁符等
- 概述
- 贯众,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植物,其名称源自古代神话中的一位神祇名。在中医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它被列为“下品”,归属于草部的一员。
- 产地与生长环境
- 根据古籍记载,贯众主要分布在山谷之中,其生长地的选择对药材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山谷的环境不仅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还有助于药材吸收天地间的精华。
- 药用价值分析
- 贯众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的苦微寒之性使其成为清热解毒的理想选择。无论是用于治疗由腹中邪气引起的不适还是各种毒害,贯众都能发挥出色的效果。
- 相关古籍注解
-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学的奠基之作,其中详细记载了贯众的各种特性和用途。例如,关于其苦微寒的特性,书中解释为能够有效地消除体内的热气。
- 实际应用案例
- 在历史上,贯众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腹痛、热病和皮肤病等。根据《吴普》一书,它还有多种别称,反映了人们对这种中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
- 现代研究进展
- 虽然现代科技无法完全复制古籍中所描述的所有药理作用,但现代科学研究仍在探索贯众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