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寒。
主邪气热气,疥搔,恶疡,创痔,去白虫。一名狼牙。生川谷。
《吴普》曰:狼牙一名支兰,一名狼齿,一名犬牙,一名抱子,神农黄帝苦有毒,桐君或咸,岐伯雷公扁鹊苦无毒,生冤句,叶青,根黄赤,六月七月华,八月实,黑,正月八月采根(《御览》)。
《名医》曰:一名狼齿,一名狼子,一名犬牙,生淮南及冤句,八月采根,暴干。
案《范子计然》云:狼牙出三辅,色白者善。
诗句:
神农本草经 下品 草部 牙子
味苦寒。主邪气热气,疥搔,恶疡,创痔,去白虫。
译文:
牙子是一种药材,味苦而寒。主要治疗邪气和热气所引起的疾病,如疥疮、瘙痒、痈疽、恶疮以及痔疮等。此外,还能驱除体内的寄生虫。
注释:
- “下品”:在《神农本草经》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下品”是指药效较低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的药材。
- “草部”:指的是草类药材,包括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
- “牙子”: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学名为“狼齿”或“犬齿”,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 “味苦寒”:描述了药物的味道和性质,苦味通常代表药物具有一定的苦涩感,寒性则表示药物具有清凉的性质。
- “主邪气热气,疥搔,恶疡,创痔,去白虫”:详细说明了牙子的主要用途和治疗效果,可以用于治疗由于邪气和热气引起的皮肤病、疥疮、疮疖以及痔疮等症状,同时也能驱除体内的寄生虫。
- “生川谷”、“生于冤句”、“生淮南”:“生长地”描述了牙子的自然生长环境,包括四川、湖北等地,以及河南的冤句地区和安徽的淮南地区。
- “八月采根”、“暴干”:描述了采集牙子的方法和干燥过程。一般在八月采集新鲜的根部,然后进行晾干处理,以便保存和使用。
- “案《范子计然》云”:“案”是依据的意思,“范子计然”可能是一个古代的文献名称,其中包含了关于牙子的一些记载或观点。
赏析:
《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医药学的权威经典,记录了大量中药的形态、性质、功效及其应用方法。《下品·草部·牙子》中的“牙子”即狼齿,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通过这一诗节,我们可以了解到牙子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来源、性质、用途和采集方式。诗中提到的“味苦寒”表明牙子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主邪气热气,疥搔,恶疡,创痔,去白虫”则说明了其在治疗某些皮肤病方面的效果。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具体的生长环境和采集时间,这对了解牙子的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一句“案《范子计然》云”可能提供了其他学者对牙子的看法或研究成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