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温。
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一名去水。生川谷(旧在木部,非)。
《吴普》曰:芫华一名去水,一名败华,一名儿草根,一名黄大戟,神农黄帝有毒,扁鹊岐伯苦,李氏大寒,二月生,叶青,加厚则黑,华有紫赤白者,三月实落尽,叶乃生,三月五月采华,芫花根,一名赤芫根,神农雷公苦有毒,生邯郸,九月八月采,阴干,久服令人泄,可用毒鱼(《御览》亦见图经节文)。
《名医》曰:一名毒鱼,一名杜芫,其根名蜀桑,可用毒鱼,生淮源,三月三日采花,阴干。
案《说文》云:芫,鱼毒也,《尔雅》云:杬,鱼毒。郭璞云:杬,大木,子似栗,生南方,皮厚,汁赤,中藏卵果。《范子计然》云:芫华出三辅,《史记》仓公传,临菑女子病蛲瘕,饮以芫花一撮,出蛲可数升,病已颜师古注急就篇云:郭景纯说,误耳,其生南方用藏卵果,自别一杬木,乃左思所云:绵杬杶栌者耳,非毒鱼之杬。

诗句及译文

味辛温。

译文: 味道辛辣温热。


释义

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

译文: 主治咳嗽、逆气、上气、喉鸣、喘憋、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气、瘕块、痈肿以及杀虫。


注释

一名去水。

  • 注释: “去水”是芜花的别名。

    生川谷(旧在木部,非)。

  • 注释: 芫花生长于河流和山谷中。


《吴普》曰

芫华一名去水,一名败华,一名儿草根,一名黄大戟,神农黄帝有毒,扁鹊岐伯苦,李氏大寒。二月生,叶青,加厚则黑,华有紫赤白者,三月实落尽,叶乃生,三月五月采华,芫花根,一名赤芫根,神农雷公苦有毒,生邯郸,九月八月采,阴干,久服令人泄,可用毒鱼。

  • 译文: 《吴普》记载,芜花的别名有“去水”、“败华”、“儿草根”、“黄大戟”,其功效包括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芜花生长在春季二月,其叶片初生时为青色,随着生长增厚变为黑色;花朵颜色有紫红、红或白色,花期结束后,叶子再生,三月到五月可以采摘花朵,芫花的根部也称为“赤芫根”,其功效与芫花相似,但更为强烈。

《名医》曰

一名毒鱼,一名杜芫,其根名蜀桑,可用毒鱼,生淮源,三月三日采花,阴干。

  • 译文: 《名医》记载,芜花的另一个别名是“毒鱼”,其根部称为“蜀桑”,可以用来捕鱼。芜花的生长地是在淮河源头,每年三月三日采摘花蕾并晾干后使用。

《说文》云

  • 译文: 根据《说文解字》,芫即是指鱼的毒药。

郭璞云

  • 译文: 郭璞认为杬是一种大树的果实,类似于栗子,具有毒性。

范子计然云

  • 译文: 范子计然提到芫花产自三辅地区。

《史记》仓公传

  • 译文: 根据《史记·仓公传》,临菑女子因患有蛲瘕病,服用了芫花一撮后,症状有所缓解。

颜师古注急就篇云

  • 译文: 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提到,郭景纯的说法是错误的。关于芫花生长地的描述可能存在混淆,应区分不同的杬树。
  • 注释: 这里提及的是另一种杬树,并非指有毒的杬。

郭景纯说误耳

  • 译文: 郭景纯的说法是错误的。关于南方生长的杬树,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其生南方用藏卵果,自别一杬木,乃左思所云:绵杬杶栌者耳,非毒鱼之杬。

  • 译文: 另一种观点认为,南方生长的杬树与前面提到的不同,可能指的是另一种杬树。左思在其作品中提到的“绵杬杶栌”并不是有毒的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