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平。
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生川谷。
《吴普》曰:王刍一名黄草,神农雷公口,生太山山谷,治身热邪气,小儿身热气(《御览》)。
《名医》曰:可以染黄,作金色,生青衣,九月十月采。
案《说文》云:荩草也,(上艹下彖),王刍也。《尔雅》云:(上艹下彖),王刍。郭璞云:(上艹下彖),蓐也,今呼鸱脚莎。《毛诗》云:绿竹猗猗。《传》云:(上艹下彖),王刍也。《唐本》注云:荩草,俗名蓐草。《尔雅》所谓王刍。
诗句大意:
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荩草,味苦平,主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等。荩草生长于川谷,其名来源于《吴普》一书,书中记载王刍一名黄草,由神农雷公所命名,生于太山山谷。
译文:
《神农本草经》将荩草归类为下品中的草部,味苦平,具有清热除烦、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等病症。荩草生长于川谷之中,被《吴普》一书收录。据《说文解字》和《尔雅》记载,荩草又名王刍,是古代医家们常用的治疗药材。此外,荩草在《毛诗》中也有提及,其绿竹般的姿态让人心生向往。而《名医》一书中则描述了荩草可以染成金黄色或制作成金色的衣物。
赏析:
这段诗歌主要介绍了荩草的基本信息,包括它的味道、功效、生长环境、别称以及它在古代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荩草在古代医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的药用价值。同时,诗歌也通过引用古籍来增加文本的可信度,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荩草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