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平。
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注。一名躁舍。
《名医》曰:生汉中,采蒸之,生树枝间,蛄蟖房也。八月取。
案《说文》云:蛄,蛄斯黑也。《尔雅》云蟔,蛄蟖.郭璞云:蛓属也,今青州人呼蛓为蛄蟖.按本经名为雀瓮者。瓮与蛹音相近,以其如雀子,又如茧虫之蛹,因呼之。

这首诗出自《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雀瓮》篇。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译文:
雀瓮味甘平,主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还有鬼注的症状。又称为躁舍。《名医》说,这种草生长在汉中,采摘时蒸煮,生于树枝间,是蛄蟖房。八月收获。

注释:

  1. 雀瓮(qī wèng):一种草药。味甜而平。
  2. 主治:主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注等症状。
  3. 一名:别名为“躁舍”。
  4. 《名医》:指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
  5. 生汉中:生长在汉中地区。
  6. 采蒸之:采集并蒸煮。
  7. 生树枝间:生于树枝之间。
  8. 蛄蟖房也:指的是蛄蟖的房室。
  9. 八月取:在八月时节采摘。
  10. 说文》:汉字字典。
  11. 按本经名为雀瓮者:依据《神农本草经》将雀瓮命名为雀瓮。
  12. 瓮与蛹音相近,以其如雀子,又如茧虫之蛹,因呼之:因为瓮与蛹的发音相似,就像鸟雀子一样,又像蚕蛹一样,因此称其为雀瓮。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雀瓮这一草药的用途和来源。雀瓮味甘平,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等病症,还可以治疗鬼注的症状。雀瓮的生长环境是在汉中地区,需要通过蒸煮的方式来获取。诗中提到的“雀瓮”实际上是指一种名为雀瓮的草药,而不是其他的鸟或昆虫。这种雀瓮的命名可能与其形状或者生长习性有关,也可能是古人对其药用价值的一种象征性称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