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淮南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其苦之甚矣!其欲有卒也,类良有,所至逋走而归诸侯,殆不少矣!此终非可久以为奉地也。陛下岂如蚤便其势,且令他人守郡,岂如令子。臣之愚计,愿陛下举淮南之地以益淮阳。梁即有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即无后患。代可徙而都睢阳。梁起新郑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今所恃者,代、淮阳二国耳,皇太子亦恃之。如臣计,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则陛下高枕而卧,终无山东之忧矣。臣窃以为此二世之利也。若使淮南久县属汉,特以资奸人耳,惟陛下幸少留意。
译文:
如今淮南地区最远的也有几千里,越过两国君王而隶属汉国,这种痛苦是很大的!他们想要有军队,类良有很多,所到之处逃避逃跑都归附于诸侯,大概也不少了!这最终不是可以长久作为藩属地的。陛下难道不如早早利用他们的势力,让他们去守卫郡县,哪如让陛下的儿子去做呢?我的愚计,希望陛下把淮南的土地增加给淮阳。如果梁国有后继者,就把淮阳北部的二三座城池割给束郡以增加梁国,这样就无后患。代国可以迁徙而都睢阳。梁起自新郑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那么大诸侯心怀异谋的人,就会胆战心惊而不敢图谋。现今所倚仗的是代、淮阳两国,皇太子也倚仗着它们。如按我的想法,梁足以抵御齐国和赵国,淮阳足以禁止吴国和楚国。那么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最终没有山东的忧患了。臣私下认为这是对二世有利的。假使淮南长时间隶属于汉,只不过助长奸人的野心罢了,希望陛下能够少留意一些。
赏析:
《新书》卷一,益壤(事势)篇,是晁错上奏给汉景帝的一篇奏疏。文章主要论述了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巩固国防等问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进取意识。本文是晁错向皇帝建议,要削弱诸侯王国的兵权和财权,增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文章语言简练,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今淮南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淮南地区最远的也有几千里,越过两国君王而隶属汉朝。这里强调了淮南地区离汉朝遥远,距离首都长安很远。“其苦之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的痛苦是很大的。这里的“其”指的是淮南地区离汉朝太远。“其欲有卒也,类良有,所至逋走而归诸侯,殆不少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想要有军队,类良有很多,所到之处逃避逃跑都归附于诸侯,大概也不少了!这里的“类良有”指的是诸侯王们想要拥有自己的军队,“类良有”是比喻,指诸侯王们想要拥有很多的军队。“此终非可久以为奉地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最终不是可以长久作为封地的。这里的“奉地”是指封地。“陛下岂如蚤便其势,且令他人守郡,岂如令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陛下难道不如早早利用他们的势力,让他们去守卫郡县,哪如让陛下的儿子去做呢?这里的“蚤便其势”是指早些利用他们的势力。“臣之愚计,愿陛下举淮南之地以益淮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愚计,希望陛下把淮南的土地增加给淮阳。这里的“举”是指增加。“梁即有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即无后患。”这句话的意思是梁国如果有后人的话,就把淮阳北部的二三座城池割给束郡以增加梁国,这样就没有后患了。这里的“即有后”是指如果有后代。“代可徙而都睢阳。”“代可徙而都睢阳”意思是代国可以迁徙而都睢阳。这里的“徙”是指迁徙,“都”是指建都。“梁起新郑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这句话的意思是梁起新郑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那么大诸侯心怀异谋的人,就会胆战心惊而不敢图谋。这里的“破胆”是指胆战心惊的意思。“今所恃者,代、淮阳二国耳,皇太子亦恃之。”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所倚仗的是代、淮阳两国,皇太子也倚仗着它们。这里的“所恃”是指依靠、凭借。“如臣计,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这句话的意思是按照我的想法,梁足以抵御齐国和赵国,淮阳足以禁止吴国和楚国。这里的“捍”是指抵挡的意思。“则陛下高枕无忧,终无山东之忧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那么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最终没有山东的忧患了。这里的“高枕无忧”是指高枕而卧,无忧无虑的意思。“臣窃以为此二世之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臣私下认为这是对二世有利的。这里的“窃以为”是指私下认为。“若使淮南久县属汉,特以资奸人耳,惟陛下幸少留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假使淮南长时间隶属于汉,只不过助长奸人的野心罢了,希望陛下能够少留意一些。这里的“幸少留意”是指希望陛下能多留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