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
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如有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夏脉钩,反者为病。
《难经·论脉》中,“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这一描述不仅体现了中医脉象学中对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状态细致入微的观察,更深刻地反映了《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思想。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和注释:
翻译
- 春脉弦者: 春天的脉象为弦。
- 肝东方木也: 肝脏位于东方,属木。
- 万物始生: 春季是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
- 未有枝叶: 因为万物尚未成熟,所以没有明显的枝叶。
- 故其脉之来: 因此,脉象表现柔弱且长度较长。
- 濡弱而长: 形容这种脉象的特点,即柔软而延长。
- 故曰弦: 所以称为弦。
- 反者为病: 如果脉象与正常相反,则预示疾病。
- 气来实强: 指脉象中的气来时过于强烈或有力。
- 太过: 表示超过了正常范围。
- 病在外: 表示病情发生在体表或外显部位。
- 气来虚微: 指脉象中的气来时虚弱无力。
- 不及: 表示不及预期或不足。
- 病在中: 表示病情发生在内部或体内。
- 厌厌聂聂: 形容脉象轻缓而滑利。
- 平: 正常的脉搏特征。
- 弦多胃气少: 若出现弦脉且胃气不足,可能预示疾病。
- 但弦无胃气: 若只有弦脉而没有胃气,也可能预示着死亡。
- 春以胃气为本: 春天应以胃气的充足为健康之本。
注释
- 弦: 指脉象中的动脉部分,通常呈现为端直且有弹性的直线。
- 东方木: 指木属性,代表生长和发展的象征,与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相符合。
- 万物始生: 指春天是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象征着新生和活力的开始。
- 未有枝叶: 描述了初春时节,植物尚未长出明显的叶子,因此脉象呈现出柔和而延长的特点。
- 濡弱而长: 强调了脉象的柔弱和长度,这是春天生机勃勃的象征。
- 故曰弦: 这是对前文的解释和总结,指出弦脉是春天特有的一种脉象。
- 太过: 超出了正常的变化范围,通常表现为过度或异常。
- 病在外: 疾病发生在身体表面或外部,如皮肤、肌肉等。
- 气来虚微: 指脉象中的气息微弱,不足以支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 不及: 低于预期或不足。
- 病在中: 疾病发生在内部,可能是脏腑功能失调。
- 厌厌聂聂: 形容脉象轻缓且滑利。
- 平: 正常的脉搏特征,无其他显著特征。
- 弦多胃气少: 若脉中有弦脉而胃气不足,可能预示着疾病。
- 但弦无胃气: 仅有弦脉而无胃气,也可能是死亡的前兆。
- 春以胃气为本: 春季应以胃气的充足为基础,以维持身体健康。
通过这些注释和翻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难经·论脉》中对春天脉象的描述,以及它如何反映了中医理论中关于自然和人体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