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
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其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

诗句:

1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

  1. 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2.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其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
  3.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
  4.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
  5.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
  6.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

译文:

  1. 脉象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
  2. 那么如何通过脉象辨别疾病呢?
  3. (于是)这样解释:如果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既不大也不小,就叫做平脉;如果一呼三至,一吸三至,说明稍微有些不适。前面大后面小,可能是头痛、目眩;前面小后面大,可能是胸满、短气。
  4. 如果是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情将要加重,脉象洪大的人会感到烦躁不安;脉象沉细的人,是腹痛的原因。脉象滑的是因为内热;脉象涩的是因为中了湿毒。
  5. 如果是一呼五至,一吸五至,这个人将会感到困倦,晚上更加明显,白天稍微减轻。脉象不偏大也不偏小,虽然困倦但还可以治疗。但如果脉象偏大或偏小,则很难治愈。
  6. 如果是一呼六至,一吸六至,这是死脉的特征。脉象沉细在夜间出现死亡的可能,脉象浮大在白天出现死亡的可能。
  7. 如果是一呼一至,一吸一至,这叫做损伤脉象。即使能够行走,也会像躺在床上一样无法行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血液和气虚所致。

赏析:
本诗主要探讨了脉象的各种表现以及对应的疾病诊断。通过分析各种脉象及其变化,医生可以推断出患者的病情,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例如,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就称为平脉。而一呼四至,一吸四至,则是病情将要加重的迹象。此外,文中还提到一些特定的脉象如脉洪大、脉涩等,这些脉象的出现与特定的疾病症状相对应。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中国古代医学对于脉象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