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注释】
难经:古代医书,相传为秦越人所著。论脉:指《难经》中有关论述脉象的篇目。
十四难:即《难经》中的第14篇,是专门讨论脉诊理论和实践的文献。
行尸:指没有生命活力的人,比喻病人或死者。
无魂:指脉象异常,如脉搏跳动缓慢、无力等,预示病人可能死亡。
尺:中医脉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手腕内侧的桡侧端。
树之有根:比喻人的元气(生命之气)像树木的根部一样,是支撑身体活动的根本。
枝叶枯槁:比喻人体的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根本自生:即使枝叶枯萎,但树的根部仍然会生长,比喻人的元气(生命之气)虽然受到损伤,但仍然可以通过调养等方式恢复生机。
【赏析】
本段文字主要讲述了脉诊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首先,作者解释了“无魂”的含义,指出如果脉搏出现异常情况,如脉搏跳动缓慢、无力等,预示着病人可能即将死亡。其次,作者强调了人体的生命活力与元气的关系,认为人体的元气就像树木的根部一样,是支撑身体活动的根本。最后,作者指出即使人体的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只要元气(生命之气)得到调养,仍有可能恢复生机。这段文字不仅对脉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蕴含着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