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可尽知也。
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而反得沉涩而微者,死也。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诗句解读:

  • “难经 · 论脉 · 十七难”:这部分内容是《难经》中的一段讨论,涉及脉象与疾病状态之间的关系。这里的“难经”指的是《难经》,是中医理论中关于脉诊的一部经典著作。

  • “曰”:在古文中,“曰”常用来引出对某问题的具体解释或讨论。这里,它标志着接下来的内容是对前文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 “谓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这几句描述了不同的疾病状态及其预后。其中,“或有死”指的是有些疾病最终可能导致死亡;“或有不治自愈”指的是有些疾病虽然严重,但在适当的治疗下可能能够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则是指某些疾病可能会持续多年甚至数年。

  • “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这个问题询问的是,通过脉搏的变化是否就能确定疾病的生死存亡。

  • “然:可尽知也”:这里回答了上一个问题,表明确实可以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生死存亡。

  • “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描述了一种病症的症状和相应的脉搏特征。如果一个人闭上眼睛不愿见到人,可能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脉搏应该表现出肝脉的特点,即强急而长。

  • “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这是另一种情况的描述。如果脉搏表现为肺脉的特征,即浮短而涩,那么这可能是一种危险的信号,预示着患者的死亡。

  •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而反得沉涩而微者,死也”:描述了另一种症状和脉搏特征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眼睛睁开却感到口渴,同时感觉胸腹部坚实,这时的脉搏应该显示出紧张和有力的特点,但如果出现沉涩而微的情况,则可能意味着患者将无法救治。

  •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这是又一种情况的描述。如果病人出现了吐血或鼻出血,且脉搏呈现出沉细的特征,但如果相反出现浮大而牢的情况,则可能表示患者的生命即将结束。

  •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描述了一种病情和相应的脉搏特征。如果患者出现谵妄和言语紊乱的症状,同时身体感觉发热,但脉搏应显示为洪大,但如果反而出现手足厥冷、脉搏沉细微弱的情况,则可能表示患者的死亡。

  •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这是最后一种描述。如果患者出现腹胀并伴有腹泻,其脉搏应当显示出微细而涩的特征,但如果出现反常地紧大而滑,则可能是死亡的前兆。

【译文】

难以经(《难经》)说:“如果说病有死亡的可能,有不会治愈自然就会好的,也有会一直持续很久不愈的(疾病),那通过切脉能否知道这些呢?”
回答说:“是的,可以完全得知。”
诊断疾病时,如果病人闭着眼睛不想被看到,那么他的脉搏应当是肝脉强劲急迫而长;如果相反,出现肺脉浮短而涩,那么就是死亡的征兆。
如果病人睁着眼睛却口渴,并且觉得胸腹部坚实,那么脉搏应当是紧实而且数,但是反过来出现沉涩而且微弱的情况,就是死亡的迹象。
如果病人呕吐鲜血,再次出血,那么脉搏应当是沉细的,但是反过来出现浮大而且牢的,也是死亡的表现。
如果病人出现谵妄言语混乱的症状,身体有发热的现象,但是脉搏应当是洪大,但是反而出现手足冰凉、脉搏沉细而且微弱的情况,那么就是死亡的征兆。
如果病人肚子很大并且腹泻,那么脉搏应当是微细而且涩的;但是反过来出现紧大而且滑的情况,就是死亡的信号。

赏析:

此诗通过对不同情况下脉搏的描述,展现了中医脉诊技术在诊断疾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具体的脉象变化,如强急、浮短、沉涩等,可以判断疾病的生死存亡。这不仅体现了中医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古人在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