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 诗题:难经·论脉·十八难
- 诗句释义:
-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假设,即在没有肺部症状的情况下,右手臂的脉搏应该表现为沉重或下沉。这可能是为了说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脉搏状态。
- 译文:
- 然而,即使没有明显的肺部症状,右手臂的脉搏也应该呈现沉重或下沉的状态。
- 关键词注释:
- 肺脉:指的是肺部的脉搏,通常通过触摸肺部来感受。
- 右手脉:指通过触摸右手臂上的脉搏来确定其性质。
- 沉伏:形容脉搏沉重、向下的感觉。
- 痼疾:指顽固的疾病。
- 赏析:
- 此句可能是在讨论如何识别和解读不同部位的脉搏特征,以及它们与疾病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描述肺部无症状时的右手臂脉搏状态,可能暗示了某些特定病症(如肺病)可能不通过常规的肺部检查就能表现出来。
- 诗歌的结构采用了“然而”这样的转折词,引导读者从一个假设跳到实际观察的结果,增强了语句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 这种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古代中医学对疾病诊断的一种哲学思考,即通过观察身体的某些异常反应来推测内在的健康状态。
由于缺乏具体的医学背景知识,上述分析主要基于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推测。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解释,建议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