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耶?
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虽阳脉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虽阳脉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难经 · 论脉 · 二十难
曰: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耶?
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虽阳脉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虽阳脉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注释:
- 经言脉有伏匿:根据经典的说法,脉搏在体内有一种隐藏的状态,即“伏”。
- 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耶:如何理解“伏匿”与脏腑的关系呢?
- 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它们相互影响、制约。当一个方面过于强大时,就会对另一个方面产生压制,这就是“乘”和“伏”。
- 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当人体处于虚弱状态时,阳气可能会过度旺盛,此时如果看到阴脉(代表阴气)的出现,则说明这种阳气的过盛可能是由于阴气的不足造成的。
- 虽阳脉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虽然有时可以看到阳脉,但它们通常比较沉涩且较短,这说明在阳气内部可能隐藏着阴气。
- 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当人体处于过度亢奋状态时,阴气可能会过度消耗,此时如果看到阴脉的出现,则说明这种过度的阳气可能是由于阴气过度消耗所致。
- 虽阳脉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虽然有时可以看到阳脉,但它们通常比较浮滑且较长,这说明在阴气内部可能隐藏着阳气。
- 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如果阴阳失衡的程度较重,可能会导致人出现狂躁或抑郁的症状。
- 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如果阴阳失去平衡,可能会造成幻觉或其他异常症状。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阴阳失衡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识别这种失衡状态。通过对阴阳关系的描述,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养身体,保持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