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以不?
然: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脉长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谓经脉长短之数也。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
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
以下是对《难经·论经络·二十三难》的逐句翻译和注解:
第一段:手三阳之脉长度及特点
原文:
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脉长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谓经脉长短之数也。
译文:
手三阳经脉从手上至头部,总长为五尺,五与六相加则为三丈。手三阴经脉从手上至胸部,总长为三尺五寸,三与六相加则为一丈八尺。足三阳经脉从足部至上部,总长为八尺,六与四相加则为四丈八尺。足三阴经脉从足部至胸部,总长为六尺五寸,六与六相加则为三丈六尺,五与三尺相加则为三丈九尺。人体两足上的跷脉,自足部至眼部,总长约七尺五寸,六与七相加则为一丈四尺,五与一尺相加则为一丈五尺。督脉与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与四相加则为八尺,二与五相加则为九尺。整个脉管的总长为十六丈二尺,这是所谓的经脉的长度。
第二段:经脉十二络脉十五种及其始穷
原文: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
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
译文:
十二条经脉和十五种络脉的起源和终点是什么?
然而:经脉是运行气血、沟通阴阳的通道,滋养身体。它们的起始点是从中焦开始的,分别注入手太阴和阳明;阳明经脉注入足阳明和太阴;太阴经脉注入手少阴和太阳;太阳经脉注入足太阳和少阴;少阴经脉注入手心主和少阳;少阳经脉注入足少阳和厥阴;厥阴经脉又返回注入手太阴。十五条别的络脉都源于它们的起源点,如同圆环没有尽头,不断相互灌溉,汇集在寸口、人迎等穴位上,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并决定生死。
小结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医学对经络系统的高度认识和精细划分。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对人体生理结构的深刻理解,也为后来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