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
然: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于骨髓。故骨髓不濡,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润泽;无润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营,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则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
足厥阴气绝,即筋缩引卵与舌卷。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故脉不营,则筋缩急;即引卵与舌;故舌卷卵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
手太阴气绝,即皮毛焦。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
以下是《难经·论经络·二十四难》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原文:“曰: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
翻译:他们说:“手脚三阴三阳之气已尽,如何判断病情?能否预测疾病的结果?”原文:“然:足少阴气绝,则骨枯。”
翻译:然而,“足少阴”指的是肾经,如果这条经脉的气断绝了,则会出现“骨枯”的现象。原文:“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于骨髓。”
翻译:肾经是冬季的脉搏,它隐蔽地运行在身体内,并且滋养着骨髓。原文:“故骨髓不濡,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润泽;无润泽者,骨先死。”
翻译:因此,如果骨髓得不到滋润,则肌肉不能紧贴骨头;肌肉与骨骼失去了亲密关系,就会导致肌肉变得干燥并退却;肌肉退却干燥,牙齿会变得干燥枯萎,头发不再湿润光泽;没有润泽的头发和干燥的牙齿预示着骨骼会最先死亡。
通过这段诗句和其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难经·论经络·二十四难》中关于中医经络理论的描述。这些描述不仅有助于中医学者研究和解读古代医学文献,也为现代人了解中医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