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辄)变为二病者,何也?
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
这首诗是关于中医脉象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它提出了一个问题:“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辄)变为二病者,何也?”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医的脉诊理论和疾病的发生机理。
我们需要理解诗中的主要概念:脉动、气和血。
- 脉动:在中医理论中,脉动是指脉搏的跳动。
- 气:在中医理论中,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
- 血:在中医理论中,血是人体的营养物质,负责输送和滋养身体各部分。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并给出相应的译文和注释:
曰: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辄)变为二病者,何也?
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
译文与注释
曰: 经文表明,脉中有某种变化(脉动),就会使人生病。如果这种脉动导致的疾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 经文: 经文中说,这种脉动是气的变动。
- 病因: 导致疾病的是血中的邪气。
- 邪气的影响: 如果邪气侵犯的是气,那么脉动是由气引起的;如果邪气侵犯的是血,那么脉动则是由血引起的。
- 气的生理功能: 气的作用在于温暖和滋养(呴之)。
- 血的功能: 血液的作用在于滋润(濡之)。
- 气滞血瘀的情况: 如果气停留而不动,那么就是气血同时受损。
- 血液淤积的情况: 如果血液在体内淤积而缺乏滋养,那么就会导致气血同时受阻。
- 结论: 所以,先是由于脉动(气的变动),然后才是气血各自受到影响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中医脉象和疾病关系的探讨,揭示了中医理论中“气”和“血”的重要性及其在疾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理解气的流动和血液的滋养对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基于对人体整体功能的全面认识。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中医理论的深邃,也为我们今天理解和应用中医知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