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继也?
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阴维起于诸阴交也。
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还周,故十二经亦有不能拘之。其受邪气,畜则肿热,砭射之也。

《难经·论经络》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由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扁鹊所著。在这本书中,作者讨论了人体经络的结构和功能。其中,二十八难中的“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阴跷、阳维、阴维”这七条奇经八脉的起止和循行路线被详细阐述。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即尾骨端),并与脊里相接(脊髓)。向上至风府,最终汇入脑中(大脑)。
  2. 任脉:起自中极之下(脐下),沿着毛际,经过腹部,上升至关元,最终达到咽喉。
  3. 冲脉:起始于气冲穴,与足阳明胃经相并,沿腹上行,至胸中而分支。
  4. 带脉:起于季胁,环绕身体一圈后返回,贯穿全身。
  5. 阳跷脉、阴跷脉:都是从跟中开始,分别沿着外踝和内踝上行,直至风池。
  6. 阳维脉、阴维脉:都从诸阳会(即肩关节附近)和诸阴交(即膝关节附近)开始。
  7. 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比喻圣人设计沟渠,使水流顺畅,不能停滞。人体的十二经脉也是如此,但因人体脉络隆盛,故有不能拘通之处。
  8. 而人脉隆盛:强调人体的脉络极为强大,进入八脉后不回流周。
  9. 故十二经亦有不能拘之:指出虽然十二经脉有一定的限制,但仍然不能完全制约其他经脉。
  10. 其受邪气畜则肿热:如果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就会发生肿胀和发热的症状。

《难经·论经络》不仅是一本关于经络理论的文献,也是一部深入探讨人体经络系统的科学著作。通过理解这些奇经八脉的起止点和循行路线,可以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这些内容也体现了古人对人体生理结构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