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赏析:
《兰亭集序》是中国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记录了作者与朋友们在会稽郡的兰亭集会时饮酒赋诗的情景。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艺术,还蕴含着深深的哲理和情感。
- 第一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描述了聚会的时间、地点以及背景。通过这样的开头,读者能够立刻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文人雅集的氛围。
- 第二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点明了这次聚会的目的和意义。这里提到的“修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在特定的季节里聚集在一起进行祭祀活动,以求得神灵的庇佑。
- 第三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进一步描绘了与会者们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他们中有德才兼备的士人,也有年少而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共同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 第四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作为背景,为接下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也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调。
- “亦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里的“清流”和“激湍”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界的壮美,同时也暗示了与会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 第五句“引以为流觞曲水”,描述了一种古代宴饮的形式,即在流动的水中摆放酒杯,让参与者轮流饮用。这种形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也反映了与会者的欢乐和放松。
- 第六句“列坐其次”,进一步描绘了聚会的场景。与会者们在美丽的环境中坐下,享受着美酒和美食,相互交流着心得和感悟。
- 第七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虽然聚会中没有音乐的伴奏,但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画,依然能够畅谈心中的喜悦之情。
- 最后一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无常的认识。
- 整篇文章通过对山水之美、宴会之乐的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文章还传达了一种超越生死、追求永恒主题的思想。
《兰亭集序》不仅是一篇记录历史事件的文章,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它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宴会氛围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文章还传达了超越生死、追求永恒的主题,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