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注释】
- 咏史:即“歌咏历史”。
- 荆轲饮燕市:荆轲在燕市饮酒,此处指荆轲行刺秦王的故事。
- 酒酣气益震:酒喝到痛快的时候,气势更加振奋。
- 哀歌和渐离:悲壮的歌声与高渐离的击筑相合,形容荆轲激昂悲愤的情绪。
- 谓若傍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形容荆轲的孤独和坚定。
- 虽无壮士节:即使没有壮士的气节,也是指他的勇气和决心。
- 与世亦殊伦:与世间人不同,形容荆轲的非凡之处。
- 高眄邈四海:目光远大,遥望四海,形容荆轲志向远大。
- 豪右何足陈:即使是豪强权贵,又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
- 贵者虽自贵:尊贵的人虽然自己高贵无比。
- 视之若埃尘:看待他们就像尘土一样,形容世人对于权势的轻视。
- 贱者虽自贱:地位卑贱的人虽然自己认为卑微。
- 重之若千钧:对待他们如同千钧的重量,形容世人对于贫贱之人的歧视。
【译文】
荆轲在燕市饮酒,酒兴正浓时,气势更加振奋。悲伤地唱着歌与高渐离的击筑声相合,仿佛旁边没有人。虽然没有像勇士一样的气节,但与世俗之人截然不同。目光远大,俯瞰四海,豪强的权贵又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富贵的人虽然自己高贵无比,看待他们就像尘土一样。地位卑贱的人虽然自己认为卑微,但对待他们如同千钧的重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作,通过对古代人物荆轲的评价来表达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荆轲在历史上是一个英雄人物,他的壮烈牺牲为后世所敬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那些默默无闻、地位卑微的人们。诗歌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些被轻视的人群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