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注释】

  1. 咏史:即“歌咏历史”。
  2. 荆轲饮燕市:荆轲在燕市饮酒,此处指荆轲行刺秦王的故事。
  3. 酒酣气益震:酒喝到痛快的时候,气势更加振奋。
  4. 哀歌和渐离:悲壮的歌声与高渐离的击筑相合,形容荆轲激昂悲愤的情绪。
  5. 谓若傍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形容荆轲的孤独和坚定。
  6. 虽无壮士节:即使没有壮士的气节,也是指他的勇气和决心。
  7. 与世亦殊伦:与世间人不同,形容荆轲的非凡之处。
  8. 高眄邈四海:目光远大,遥望四海,形容荆轲志向远大。
  9. 豪右何足陈:即使是豪强权贵,又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
  10. 贵者虽自贵:尊贵的人虽然自己高贵无比。
  11. 视之若埃尘:看待他们就像尘土一样,形容世人对于权势的轻视。
  12. 贱者虽自贱:地位卑贱的人虽然自己认为卑微。
  13. 重之若千钧:对待他们如同千钧的重量,形容世人对于贫贱之人的歧视。

【译文】
荆轲在燕市饮酒,酒兴正浓时,气势更加振奋。悲伤地唱着歌与高渐离的击筑声相合,仿佛旁边没有人。虽然没有像勇士一样的气节,但与世俗之人截然不同。目光远大,俯瞰四海,豪强的权贵又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富贵的人虽然自己高贵无比,看待他们就像尘土一样。地位卑贱的人虽然自己认为卑微,但对待他们如同千钧的重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作,通过对古代人物荆轲的评价来表达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荆轲在历史上是一个英雄人物,他的壮烈牺牲为后世所敬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那些默默无闻、地位卑微的人们。诗歌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些被轻视的人群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