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
下面是对梵网经中《若佛子》一节的诗句及其翻译和赏析:
诗句释义
- 若佛子。自悭教人悭:如果菩萨自己吝啬,那么他教导别人也会变得吝啬。
- 悭因悭缘悭法悭业:吝啬的原因是贪欲、缘分等,而吝啬的行为和习性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 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当看到贫穷的人来请求帮助时,菩萨会毫不犹豫地给予满足。
- 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根据对方的需求,给予尽可能多的帮助。
- 而菩萨以恶心嗔心:然而,菩萨内心充满了恶意和愤怒。
- 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连最基本的物质帮助也不给予,甚至连一句鼓励的话都没有说。
- 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对于那些寻求佛法的人来说,他们没有得到哪怕是最基本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承诺。
- 而反更骂辱者:相反,这些人被辱骂甚至遭受身体上的攻击。
- 是菩萨波罗夷罪:这种行为构成了极大的罪行,被称为“波罗夷”,意指极其严重的过错。
译文
若佛子,自我吝啬并教育他人变得如此吝啬;吝啬的原因、缘分、行为及习性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当看到贫穷人前来请求帮助时,无论需要什么,都会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然而,内心深处充满了恶意和愤怒,以至于连最基本的物质帮助都不给予,更不用说任何言语或精神上的支持;对于那些寻求佛法的人,他们得到的只是无休止的辱骂甚至身体攻击;这是菩萨所应承担的极大错误,被称为“波罗夷”。
赏析
这段描述揭示了某些佛教徒在面对真正需要援助的人时,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表现出极度的自私和冷漠。这种行为在佛教中被视为极大的罪恶,因为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就是无私和慈悲。这段经文强调了真正的菩萨应该具备的品质,即无条件地帮助他人,而不是出于自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