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诗
梵网经 · 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译文
如果一个佛陀的儿子,他通过教唆人们说假话,使用各种手段来教唆别人说谎。这些谎言由于谎言的本身和由此产生的因果链,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这种恶行不仅包括言语上的欺骗,也包括身体和心理的欺骗。然而,菩萨却常常保持真诚,对所有人都持有正确的看法,并教导他们达到同样的正确看法。但是,有些菩萨反而制造出更多的错误观念、错误的理解和错误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波罗夷罪”。
注释
- 若佛子:这里指那些佛教徒。
- 自妄语教人妄语: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自)来引导他人(教人)说假话。
- 方便妄语: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故意说一些虚假的话。
- 妄语因:谎言的原因。
- 业:因果报应,在这里表示因为谎言所积累的不良后果。
- 身心妄语: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欺骗,还包括身体上的欺骗。
- 正语正见:真实的话语和正确的观点。
- 波罗夷罪:严重的罪行,佛教用语,意为“不应做”,指的是那些破坏佛法和道德伦理的行为。
赏析
此诗反映了佛教中对诚实和真实性的重视。佛陀教导弟子们应当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避免制造虚假与误导。诗中提到的“波罗夷罪”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以及不诚实行为的后果。这反映了佛教教义中对个人行为及其影响的基本认识。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佛陀对弟子们行为的严格要求,以及他对维护佛法纯洁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