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佛子。以恶心故无事谤他良人善人法师师僧国王贵人。言犯七逆十重。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而反更加于逆害堕不如意处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房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烧。若故烧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而菩萨以恶心嗔心。横教他二乘声闻经律外道邪见论等。犯轻垢罪
若佛子。应好心先学大乘威仪经律。广开解义味。见后新学菩萨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律。应如法为说一切苦行。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乃至饿虎狼师子一切饿鬼。悉应舍身肉手足而供养之。后一一次第为说正法。使心开意解。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梵网经 · 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若佛子,以恶心故无事谤他良人善人法师师僧国王贵人。言犯七逆十重。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而反更加于逆害堕不如意处者,犯轻垢罪。
诗句解释:
- 若佛子: 指的是佛教弟子。
- 以恶心故: 因为心中充满恶意。
- 无事谤他: 没有理由的诽谤别人。
- 良人善人法师师僧国王贵人: 指那些品行良好、受人尊敬的人们。
- 犯七逆十重:触犯了七条重大罪行或多重错误。
- 于父母兄弟六亲中: 在家族成员之间。
- 应生孝顺心慈悲心: 应该培养对父母的孝顺和对亲人的慈爱。
- 而反更加: 却反而增加了这些错误。
- 于不如意处: 在困难或不幸的地方。
- 犯轻垢罪:犯了较轻的错误或罪过。
若佛子,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房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烧。若故烧者,犯轻垢罪。
诗句解释:
- 以恶心故: 由于心中有恶意。
- 放大火: 故意引发更大的火灾。
- 烧山林旷野: 烧毁森林和广阔的野外地区。
- 四月乃至九月: 火灾持续的时间,从四月开始到九月结束。
- 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房田木及鬼神官物: 包括房屋、寺庙、田地等财产,以及鬼神和政府机构的财产。
- 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烧: 任何财产,只要属于他人,就不应该被纵火。
- 犯轻垢罪:犯了较为轻微的过错。
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而菩萨以恶心嗔心,横教他二乘声闻经律外道邪见论等,犯轻垢罪。
诗句解释:
- 自佛弟子及外道人: 自己作为佛教徒,同时也接受其他宗教或哲学思想的人。
- 六亲一切善知识: 所有亲戚和朋友中的善知识。
- 一一教受持: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并遵守佛教教义。
- 教解义理: 教授和理解佛教的根本道理。
- 使发菩提心: 鼓励发展出菩提心。
- 长养心: 培养持久的耐心和毅力。
- 金刚心: 坚强的意志和决心。
- 三十心中一一解次第: 每一个心中都有明确的理解和实践顺序。
- 而菩萨以恶心嗔心,横教他二乘声闻经律外道邪见论等: 菩萨以愤怒和嗔恨的心教导其他人(如二乘人和外道),包括佛教之外的理论和观点。
- 犯轻垢罪: 犯了一些较轻的错误或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