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其二】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其三】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其四】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诗句释义及赏析:
【其一】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注释:诗人观察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归宿和依靠,而孤独的云却无处依附。天空中温暖的光线渐渐消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夕阳的余晖。清晨的朝霞驱散了夜间的浓雾,众多的鸟儿相互陪伴着飞翔。它们迟迟地从树林中飞出,但傍晚又回到了树林之中。
赏析:诗人以“万族各有托”起兴,表达对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依托的感悟。接着通过“孤云独无依”描绘出孤独、无助的状态。最后两句则是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整体上,此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无常世事的思考。
【其二】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注释:在寒冷的年光逐渐消退的时候,我裹着破旧的衣服坐在自己的房间前。南边的花园里没有剩下任何嫩芽,北边花园里枯萎的树枝到处都是。倒掉酒杯时酒已经没有了剩余的液体,看看灶台也看不到升起的烟雾。虽然有诗书可以读,但是外面世界太喧嚣了,以至于无法安心地坐下来钻研学问。虽然现在的生活不算富裕,但我并没有陷入困境,因此心中并不感到忧伤。为什么不能安慰我的心怀呢?幸亏古代有许多贤人。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外界繁华世界的冷漠态度。通过对四季更迭和日常生活的观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
【其三】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注释:一位年迈的老人带着拐杖,高兴地弹奏着琴。他的脚趾穿着结实的鞋子,清亮的歌声流畅地唱出了商音。自从舜帝去世之后很久,贫困的士子们依然不断寻找他们的身影。尽管衣衫破旧,但仍然掩盖不住手臂的伤痕;每天只能喝到少量的藜草汤,连盛汤的小瓢都经常不够用。难道他忘了穿那轻便的皮衣吗?只是得到了一些恩赐就感到满足。赐给他辨别是非的能力的人,却没有看到我的心。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老年老者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反思。通过描写老人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怀以及对物质追求与内心感受之间矛盾的探讨。
【其四】】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注释:自古以来就有坚守贫穷和低贱生活的人,他们从不因富贵而感到荣耀或得到回报。然而有一天,当他们的生命走到尽头时,他们简陋的服装也无法再提供足够的保暖。难道他们不了解这个道理吗?其实,这并不是出于他们的无知或不悟,而是因为他们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道德原则并以此自足的人生观的肯定。通过对比富贵与贫穷的不同生活态度和结果,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