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其五】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飡。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其六】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焉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其七】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以下是《咏贫士七首》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咏贫士七首(其一)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 译文
    万族各有依托,孤独的云没有依靠。
    暖暖的阳光消失在天空中,什么时候还能看见余晖。早晨的霞光驱散了夜晚的雾气,群鸟相随飞翔。缓缓地从树林里出来,傍晚又回到林中去。估量自己的能力守住旧路,难道不感到寒冷和饥饿?如果没有知己,我还有什么悲哀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以及坚守道义、不慕富贵的精神风貌。通过孤云和独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洁志趣;自咏贫居之状,并向古代寻求知音,以安慰自己的精神;诗歌咏古代贫士荣启期和原宪的安贫乐道,表现了诗人安于贫居、不慕富贵的高尚品质。

咏贫士七首(其二)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箪瓢岂颜乐?大圣德归依。旷寂无过地,高朗有清晖。夸毗纡金朱,志意欲奋飞。徼幸行险途,跋踬终安归。道义我素饱。
  • 译文
    箪瓢岂能满足颜回的乐趣?伟大的圣人德行值得依赖。空旷寂寞没有过路的地方,高处明亮却有清晖。夸赞攀比使黄金满堂,立志想要奋飞。侥幸走险恶之路,终究还是回到了安全的归宿。道义是我平时吃饱的食粮。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伟大圣人道德品质的依赖。通过描写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反映了他对道德和道义的重视。

咏贫士七首(其三)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荣启期,原宪也。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介焉安其业,所乐非穷通。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 译文
    荣启期,原宪也是。仲蔚热爱贫穷的住所,周围生长着蒿草和蓬草。他隐居在家断绝与外界的交往,作诗很有才华。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只有刘龚知道。这个士人为什么这样呢?确实是因为他与众不同;他安心于此,不是为贫穷而高兴。世事本就如此笨拙,我们只能相依为命。

赏析

第三首诗通过咏赞古代贫士荣启期和原宪的安贫乐道,表现了诗人安于贫居、不慕富贵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内心的宁静。

咏贫士七首(其四)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黔娄,晋宋间人也。《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九十八》曰:黔娄,字子才,东晋时人。家贫至极。尝采菊,盈把而背筐自到,人或问之,黔娄曰:“我宁活见尔!”即解其裳衣蔽菊花。
    陶渊明《咏贫士七首》之一。此篇借颂古贤,自寓其怀抱。“黔娄”句,谓黔娄之贫,犹可活见尔。
  • 译文
    黔娄是晋宋年间的人。《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九十八》说:黔娄,字子才,东晋时期人。家里非常贫穷。曾经去摘菊花,满满一把都背回家了,有人问他为什么摘这么多菊花,黔娄说:“我宁愿活着见到你。”然后就脱下上衣遮住菊花。
    陶渊明《咏贫士七首》之一篇。此篇借用颂扬古代贤人黔娄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的决心。

赏析

第四首诗通过咏赞古代贫士黔娄,表现出诗人安贫守道的节操。诗人以黔娄为例,表明自己的高尚品格和不为富贵所动的决心。

咏贫士七首(其五)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袁安困积雪,营养丰富身。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官君。刍稿有余常,采莒足以朝飧。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渴。
  • 译文
    袁安被积雪所困,但依然能够丰富自己的生活。阮公看到钱袋便决定辞职,第二天就离开了官职。虽然生活简朴但足够温饱,采些荠菜就足够了。难道这不是真正的辛苦吗?我所害怕的不是饥饿和口渴。

赏析

第五首诗通过袁安和阮公的故事,赞美了他们安贫乐道、不为金钱所动的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

咏贫士七首(其六)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介焉安其业,所乐非穷通。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 译文
    仲蔚热爱贫穷的住所,围绕住宅长出蒿草和蓬草。他隐居在家断绝与外界的交往,作诗很有才华。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只有刘龚知道。这个士人为什么这样呢?确实是因为他与众不同;他安心于此,不是为贫穷而高兴。世事本就如此笨拙,我们只能相依为命。

赏析

第六首诗通过咏赞东汉隐士张仲蔚,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咏贫士七首(其七)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黄子廉,汉末人也。
    一日辞禄归,清白略无惭。世乱饥伤仁,泣涕向我流。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惠孙一叹竟,腆赠竟不得酬。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 译文
    黄子廉,汉代末期的人。有一天辞去俸禄回归家乡,他的清白廉洁毫无愧疚。乱世之中仁心被损害,泪水流淌对我讲述。男子即使有志向,也会担忧儿女的忧虑。友人的一声叹息让我感动,礼物赠送最终未能得到回报。谁说固守贫穷困难?遥远的古人做到了这一点。

赏析

最后一首是关于晋代人物黄子廉的故事,通过赞扬黄子廉坚守清贫不因家庭变故而改变的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原则和道德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