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馀觽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番阳以益魏郡。

冬十月,公征孙权。

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夏四月,至邺。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一]曰:Us朕以不德,少遭愍凶,越在西土,迁于唐、韂.当此之时,若缀旒然,[二]宗庙乏祀,社稷无位;髃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三]其孰能恤朕躬”?乃诱天衷,诞育丞相,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Us昔者董卓初兴国难,髃后释位以谋王室,[四]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延及平民,君又剪之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君则致讨,克黜其难,遂迁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棱威南迈,术以陨溃,此又君之功也。回戈东征,吕布就戮,乘辕将返,张杨殂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凭恃其觽,称兵内侮,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五]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济师洪河,拓定四州,袁谭、高干,咸枭其首,海盗奔迸,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县车,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鲜卑、丁零,重译而至,(单于)**[箅于]、白屋,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班□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无怀慝;敦崇帝族,表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由晋代的史学家陈寿所著。在这篇文献中,记载了曹操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势力并最终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的过程。下面将逐一解析这段文字:

  • 马超余觽梁兴等屯蓝田
  1. 这是文中的一段记述,描述了曹操派遣马超余部梁兴等人前往蓝田地区驻扎的情况。
  2. 这里的“屯”字表示驻守,而“梁兴等”则是指马超的余众,他们被命令在蓝田驻守,可能是为了防御或监视。
  • 夏侯渊之师进击张鲁
  1. 这部分叙述了夏侯渊率领的军队向张鲁发起进攻的事件。
  2. 张鲁是汉末的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其统治的汉中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和四川交界处。夏侯渊的进击显示了曹操对汉中的觊觎,同时也反映了张鲁对曹操的反抗。
  • 袁术僭号逆乱,关东扰乱
  1. 这里提到了袁术在关东地区的僭越行为以及随后引起的混乱。
  2. 袁术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他在称帝后引起了一系列的动乱,这些动乱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 韩暹、杨奉专威命,张邈、陈宫反覆无常
  1. 这部分描述了韩暹和杨奉利用朝廷内的权力争斗,以及张邈和陈宫反复无常的行为。
  2. 这些人物的活动不仅影响了当地的政治局势,也加剧了天下的不稳定。

通过这段历史记录,可以看到曹操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权力基础,并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统一北方。这不仅展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