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一]是月,冯翊山贼郑甘、王照率觽降,皆封列侯。[二]注[一]魏略曰: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曰:“龙渊、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学亦人之砥砺也。称笃学大儒,勉以经学辅侯,宜旦夕入侍,曜明其志。”

注[二]魏书曰:初,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其属来降,王得降书以示朝曰:“前欲有令吾讨鲜卑者,吾不从而降;又有欲使吾及今秋讨卢水胡者,吾不听,今又降。昔魏武侯一谋而当,有自得之色,见讥李悝。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

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金城太守苏则讨进,斩之。华降。[一]注[一]华后为兖州刺史,见王凌传。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史书,记录了魏文帝曹丕的生平和成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 这是一句关于帝王命令和封号的文字。五月戊寅指的是这个事件的具体时间。天子即皇帝,这里指代的是魏文帝曹丕。”王”是指曹丕。追尊皇祖太尉是表示对已故皇族长辈的一种尊敬和追念。太王是对他的祖父或曾祖父的尊称,太王后则是对他祖母或曾祖母的称谓。”封王子叡为武德侯”说明曹丕将他的侄子(可能是他的兄弟的儿子)封为侯爵。
  • 是月,冯翊山贼郑甘、王照率觽降,皆封列侯。
  • 这句描述的是同一月份的事件,涉及到两个不同的人物。冯翊山贼郑甘和王照是当地的山贼头目,他们率领其部众投降朝廷,因此被封为列侯。
  1. 译文及注释
  • 魏略曰: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曰:“龙渊、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学亦人之砥砺也。称笃学大儒,勉以经学辅侯,宜旦夕入侍,曜明其志。”
  • 这句翻译自《魏略》的内容是对郑称为武德侯傅的命令进行注解。其中提到的“龙渊、太阿”都是古代宝剑的名称,而“昆吾之金和和氏之璧”则分别代表金属与宝石。”龙渊、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描述了这两样宝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接着提到“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意味着这些宝物是通过打磨和雕刻后才能显现其价值和美。最后,”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问就像磨刀石一样,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并提升能力。
  1. 赏析
  • 郑称为武德侯傅:这是一段对郑称为武德侯傅的命令的描述,强调了他对学术的重视和对国家的贡献。郑称为作为一位学者,被赋予重任来辅助年轻君主,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学识深厚,也是对魏国未来的期望。他的使命是在朝中宣扬儒家经典,帮助年轻君主成为一位有道德的统治者。
  • 勉励以经学辅侯:这句话表明郑称为的任务是教导年轻的魏文帝如何治国理政。通过学习经学,他可以帮助年轻的君主理解历史经验,掌握治国的智慧,确保魏国的稳定和繁荣。
  • 宜旦暮入侍,曜明其志:这表明郑称为需要经常在早晨和晚上陪伴魏文帝,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指导他。通过不断地交流和引导,魏文帝可以逐渐培养出坚定的目标和远大的志向。
  1. 诗的结构与内容分析
  • 结构分析:这首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对事件的简要介绍,然后是对郑称为任务的详细说明。接下来是对郑称为职责的进一步阐述,最后是对魏文帝的鼓励和期望。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魏国未来的期待和对个人使命的强调。
  • 内容分析: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通过郑称为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可以通过学习和智慧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同时,它也体现了一种对年轻君主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成长为有道德、有智慧的领导者。
  1. 关键词解释
  • 龙渊、太阿:古代宝剑的名称。
  • 昆吾之金和和氏之璧:分别代表金属和宝石。
  • 砥砺:用于磨光工具或物体的工具,比喻学问和修养。
  • 命世之宝:具有非凡价值和地位的象征物。
  • 学亦人之砥砺也:学问如同人的磨刀石,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和能力。
  1. 诗歌风格与特点
  • 简洁明快: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复杂的修辞。每一句话都非常直接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 寓意深刻:这首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记录,而是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思考。通过对郑称为和他所面临的任务的描述,诗人展示了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郑称为及其使命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郑称为的赞扬和支持上,也体现在对年轻君主的期望上。
  1. 诗歌的文化背景与影响
  • 文化背景:这首诗的背景是中国三国时期的魏国。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分裂和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往往反映了人们对于安定、秩序和文化的重视。通过郑称为和他的使命,诗人表达了对知识和教育的尊重,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 影响: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被许多后来的诗人所引用和借鉴。此外,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思想和感情,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