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大旱。六月,诏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秋九月,曹休率诸军至皖,与吴将陆议战于石亭,败绩。乙酉,立皇子穆为繁阳王。庚子,大司马曹休薨。冬十月,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一人。十一月,司徒王朗薨。十二月,诸葛亮围陈仓,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四]辽东太守公孙恭兄子渊,劫夺恭位,遂以渊领辽东太守。
注[一]魏书曰:是时朝臣未知计所出,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
注[二]魏略载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刘备背恩,自窜巴蜀。诸葛亮弃父母之国,阿残贼之党,神人被毒,恶积身灭。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己。亮又侮易益土,虐用其民,是以利狼、宕渠、高定、青羌莫不瓦解,为亮仇敌。而亮反裘负薪,里尽毛殚,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行兵于井底,游步于牛蹄。自朕即位,三边无事,犹哀怜天下数遭兵革,且欲养四海之耆老,长后生之孤幼,先移风于礼乐,次讲武于农隙,置亮画外,未以为虞。而亮怀李熊愚勇之(智)[志],不思荆邯度德之戒,驱略吏民,盗利祁山。
以下是对《三国志》中明帝纪的逐句翻译,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 译文:五月,发生干旱。六月,下诏说:“尊崇儒者、尊重学问,是教育的根基。近来儒官有的不称职,将如何宣扬弘扬圣道呢?要挑选高品学兼优的博士,任用才能胜任侍中、常侍等官职的人。向各郡国下令,选拔以经学为首要条件的士人。”秋九月,曹休率众军队到皖城,与吴将陆议交战于石亭,战败。乙酉,立皇子司马穆为繁阳王。庚子,大司马曹休去世。冬十月,下诏公卿近臣举荐一位良将。十一月,司徒王朗去世。十二月,诸葛亮包围陈仓,曹真派遣将军费曜等人抵御。
- 注释:魏书曰:是时朝臣未知计所出,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
- 赏析:《三国志 · 魏书 · 明帝纪》记载了明帝曹叡的统治生涯及其政策和决策。在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帝曹叡在位期间的一些重要决策和行动,例如反对诸葛亮的北伐、选拔人才、应对自然灾害等。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以及他们对国家治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