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方振,胆破气夺,马谡、高祥,望旗奔败。虎臣逐北,蹈尸涉血,亮也小子,震惊朕师。
猛锐踊跃,咸思长驱。朕惟率土莫非王臣,师之所处,荆棘生焉,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贞良,与夫淫昏之党,共受涂炭。故先开示,以昭国诚,勉思变化,无滞乱邦。巴蜀将吏士民诸为亮所劫迫,公卿已下皆听束手。“
注[三]魏略曰:是时斗言,云帝已崩,从驾髃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师自卞太后髃公尽惧。及帝还,皆私察颜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将何所推?”
注[四]魏略曰:先是,使将军郝昭筑陈仓城;会亮至,围昭,不能拔。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少入军为部曲督,数有战功,为杂号将军,遂镇守河西十余年,民夷畏服。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之,昭于楼上应详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觽数万,而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诏嘉昭善守,赐爵列侯。
诗句逐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王师方振,胆破气夺
- 王师方振: 王师,指魏明帝的军队;方振: 刚刚整顿、准备行动起来。这里强调明帝及其军队刚被动员起来,准备对抗蜀汉的攻势。
- 胆破气夺: 指士气低落,信心丧失;胆: 勇气,破: 崩溃,气: 士气;夺: 失去。整个词组描述的是军队因战败而士气全无。
第二句
马谡、高祥望旗奔败
- 马谡、高祥: 都是蜀汉的官员或将领;望旗: 看见军旗后决定投降。奔败: 逃跑失败。这句话描绘了蜀汉的一些将领在看到魏军的旗帜后选择投降。
第三句
虎臣逐北,蹈尸涉血
- 虎臣: 形容英勇的将领;逐北: 追击敌人。这句诗表明魏军英勇地追击蜀军并取得胜利,甚至有人牺牲在战场上。
- 蹈尸涉血: 踩着敌人的尸身,涉过敌人的血水。这是对战斗激烈程度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士兵们浴血奋战的情景。
第四句
亮也小子,震惊朕师
- 亮也小子: 暗指诸葛亮,小子:年轻的人。此句是对年轻有为的诸葛亮的一种称呼。
- 震惊朕师: 使朕的军队为之震动。这里的“朕”指的是魏明帝,表示魏军对诸葛亮的指挥和智谋非常震撼。
第五句
猛锐踊跃,咸思长驱
- 猛锐踊跃: 形容勇猛且意志坚决。咸: 都,普遍;思: 思考;长驱: 长距离快速行进。整句话表达了士兵们普遍渴望迅速前进,展现其决心和勇气。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魏明帝时期的军事动员情景,特别是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和对其军事才能的认可。诗中不仅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还体现了士兵的勇气和决心,以及领导者对士兵的关怀和鼓励。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战略智慧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