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三]魏名臣奏载中领军夏侯献表曰:“公孙渊昔年敢违王命,废绝计贡者,实挟两端。既恃阻险,又怙孙权。故敢跋扈,恣睢海外。宿舒亲见贼权军觽府库,知其弱少不足凭恃,是以决计斩贼之使。又高句丽、濊貊与渊为仇,并为寇钞。今外失吴援,内有胡寇,心知国家能从陆道,势不得不怀惶惧之心。因斯之时,宜遣使示以祸福。奉车都尉鬷弘,武皇帝时始奉使命,开通道路。文皇帝即位,欲通使命,遣弘将妻子还归乡里,赐其车、牛,绢百匹。

弘以受恩,归死国朝,无有还意,乞留妻子,身奉使命。公孙康遂称臣妾。以弘奉使称意,赐爵关内侯。弘性果烈,乃心于国,夙夜拳拳,念自竭暛。冠族子孙,少好学问,博通书记,多所关涉,口论速捷,辩而不俗,附依典诰,若出胸臆,加仕本郡,常在人右,彼方士人素所敬服。若当遣使,以为可使弘行。弘乃自旧土,习其国俗,为说利害,辩足以动其意,明足以见其事,才足以行之,辞足以见信。若其计从,虽郦生之降齐王,陆贾之说尉佗,亦无以远过也。欲进远路,不宜释骐骥;将已笃疾,不宜废扁鹊。愿察愚言也。“

诗句

公孙渊昔年敢违王命,废绝计贡者,实挟两端。既恃阻险,又怙孙权。故敢跋扈,恣睢海外。宿舒亲见贼权军觽府库,知其弱少不足凭恃,是以决计斩贼之使。又高句丽、濊貊与渊为仇,并为寇钞。今外失吴援,内有胡寇,心知国家能从陆道,势不得不怀惶惧之心。因斯之时,宜遣使示以祸福。

译文

公孙渊当年曾违抗命令,停止向汉朝进贡,其实他心里有两个主意:一方面他倚靠险要地形;另一方面他又依赖东吴。因为这样,他敢于在海上横行霸道。宿舒曾亲自看到过敌人的兵车和仓库,知道他们力量很弱,不足以依靠,所以决定杀掉他们的使者。同时,高句丽、濊貊与公孙渊有仇恨,也来侵犯我们,现在外部失去了东吴的支援,内部又有匈奴的侵扰,心里明白如果国家能够走陆路,他必然心怀恐惧。在这关键时刻,应该派使者告诉他利害关系。

注释

  • 公孙渊: 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将领,后投降了吴国。
  • 宿舒: 魏国的一位官员,曾亲眼见到敌人的军队和仓库。
  • 陆道: 指陆地交通线。
  • 宿舒亲见贼权军觽府库: 宿舒亲自看到了敌人的军营和仓库。
  • 郦生: 即郦食其,是刘邦时期的谋士。
  • 郦生之降齐王: 指郦食其劝说刘邦投降给齐国的故事。
  • 陆贾: 即陆逊的父亲陆展,也是一位著名的谋士。
  • 陆贾之说尉佗: 指的是陆贾说服尉佗归顺汉朝的故事。

赏析

这首古诗通过对公孙渊行为的描绘,展示了公孙渊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通过宿舒对敌人军营和仓库的观察,揭示了敌人的虚弱之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的渴望,希望国家能够避免战争,实现和平共处。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