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怀王邕,黄初二年封淮南公,以九江郡为国。三年,进为淮南王。四年,改封陈。六年,改封邯郸。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温嗣邕后。六年,改封鲁阳。

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四百户。

清河悼王贡,黄初三年封。四年薨。无子。国除。

广平哀王俨,黄初三年封。四年薨。无于。国除。

评曰: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思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在《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记录了魏国多位王爷的生平事迹。下面将详细解读这些历史人物及其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影响:

  1. 邯郸怀王邕
  • 邯郸怀王邕于黄初二年被封为淮南公。
  • 三年后,他晋升为淮南王。
  • 在黄初三年,他被进一步封为陈王。
  • 到了五年,任城王楷之子温被立为继位人。
  • 六年后,他的封国被改封为鲁阳。
  1. 景初、正元、景元年间
  • 此时期,邯郸怀王邕多次增加封地,总共四千四百户。
  1. 清河悼王贡
  • 在黄初三年被册封为清河悼王。
  • 四年后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其国家也被废除。
  1. 广平哀王俨
  • 在黄初三年被封为广平哀王。
  • 四年后去世,同样没有子嗣,其国家也被撤销。
  1. 评曰
  • 这段文献对魏氏的王公们进行了批评,指出他们既拥有国土之名却无社稷之实,且受到严格的禁令和隔离。

通过对《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时期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同时,这段历史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家族和国家的忠诚与责任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