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克张鲁,洽陈便宜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太祖未纳,其后竟徙民弃汉中。出为郎中令。文帝践阼,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咨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故废一时之农,则失育命之本。是以先王务蠲烦费,以专耕农。自春夏以来,民穷于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于节俭,太祖建立洪业,奉师徒之费,供军赏之用。吏士丰于资食,仓府衍于谷帛,由不饰无用之宫,绝浮华之费。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余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虎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所谓’悦武无震‘,古人之诫也。“

诗句

  1. 太祖克张鲁,洽陈便宜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
  2. 太祖未纳,其后竟徙民弃汉中。
  3. 出为郎中令。
  4. 文帝践阼,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
  5. 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
  6. 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
  7. 诏书谦虚引咎,博咨异同。
  8. 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故废一时之农,则失育命之本。是以先王务蠲烦费,以专耕农。自春夏以来,民穷于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于节俭,太祖建立洪业,奉师徒之费,供军赏之用。吏士丰于资食,仓府衍于谷帛,由不饰无用之宫,绝浮华之费。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余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虎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所谓“悦武无震”,古人之诫也。”
  9. 太祖克张鲁,讨论如何节约开支、节省军队驻守的费用。
  10. 太祖没有采纳建议,之后导致民众被迁徙到汉中地区。
  11. 出仕担任郎中令。
  12. 文帝登位后,担任光禄勋并被封为安城亭侯。
  13. 明帝即位后,晋封为西陵乡侯,封地有两百户。
  14. 太和年间,散骑常侍高堂隆上奏说:“当时风气不佳,却出现了休养生息的气氛。这可能是因为相关部门不够勤勉地处理事务,导致失去了正常的秩序。”朝廷对此事表示歉意并向全国征求意见。
  15. 蔡邕认为:“民众耕种的机会很少,而游手好闲的人很多。国家以人民为根本,民众的生活依赖于粮食。因此如果暂时放弃农耕工作,就会失去养育人民的基础。因此古代的贤君致力于消除繁琐浪费的负担,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从春夏开始,民众因为繁重的徭役感到穷困,农业受到了影响,百姓们怨声载道,这种不良气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减轻负担的最好办法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费用。太祖建立伟大的功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供养军队和赏赐有功之人。士兵和官员的俸禄丰厚,仓库里的粮食储备充足,正是因为他没有过分装饰豪华的建筑,避免了不必要的开销。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停止各种劳苦烦琐的差役,削减其他的事务,作为军队的后备力量。边境防御应做好准备。估算敌人的实际力量,储备足够的兵力和物资,计算胜利的可能性并谋划进攻的策略。如果有了充分的准备,就能避免因轻敌而导致失败的局面。古人告诫我们:‘喜欢武功而不警惕敌人可能会动摇自己的根基’。”

译文

  1. 太祖攻克张鲁时,讨论如何节约开支、节省军队驻守的费用。
  2. 太祖没有采纳建议,之后导致民众被迁徙到汉中地区。
  3. 出仕担任郎中令。
  4. 文帝登基后,担任光禄勋,封为安城亭侯。
  5. 明帝登基后,晋封为西陵乡侯,领地有二百五十户。
  6. 太和年间,散骑常侍高堂隆上书说:“当时的风气并不好,但出现了休养生息的气息。这很可能是由于相关部门没有尽心尽力地处理事务,导致了正常的秩序被打乱。”皇上对此进行了道歉并征询全国的意见。
  7. 蔡邕认为:“民众耕种的机会很少,而游手好闲的人很多。国家以人民为根本,民众的生活依赖于粮食。因此如果暂时放弃农耕工作,就会失去养育人民的基础。因此古代的贤君致力于消除繁琐浪费的负担,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从春夏开始,民众因为繁重的徭役感到穷困,农业受到了影响,百姓们怨声载道,这种不良气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减轻负担的最好办法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费用。太祖建立伟大的功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供养军队和赏赐有功之人。士兵和官员的俸禄丰厚,仓库里的粮食储备充足,正是因为他没有过分装饰豪华的建筑,避免了不必要的开销。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停止各种劳苦烦琐的差役,削减其他的事务,作为军队的后备力量。边境防御应做好准备。估算敌人的实际力量,储备足够的兵力和物资,计算胜利的可能性并谋划进攻的策略。如果有了充分的准备,就能避免因轻敌而导致失败的局面。古人告诫我们:‘喜欢武功而不警惕敌人可能会动摇自己的根基’。”

赏析

此诗是蔡邕关于治理国家的建议,涉及经济、军事和政治等多个方面。首先强调了节约开支和简化行政的重要性,这是为了减轻民众的负担并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接着指出了过度劳役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倡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来实现这一点。最后提出加强边防和备战的重要性,强调充分准备和谨慎的态度是避免失败的关键。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蔡邕的治国理念,强调了务实和节俭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