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初,临菑侯与俊善,太祖适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市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杜袭字子绪,颖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着名前世。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于表,袭喻之曰:“吾所以与子惧来者,徙欲龙蟠幽薮,待时凤翔。岂谓刘牧当为拨乱之主而规长(者)委身哉?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吾其与子绝矣!”钦慨然曰:“请敬受命。”袭遂南适长沙。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原文及译文:

1. 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

翻译:

杨俊从小就立志于道德修养,以儒家伦理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深知自己的出身并非显赫,因此更加努力提升自我,希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能力的人。

杨俊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同郡的两位贤士——审固和卫恂的指导和帮助。两人都曾经在军中服役,后来通过杨俊的提拔和推荐,逐渐成为了地方上的知名人物。

2. 初,临菑侯与俊善,太祖适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

翻译:

曹操的长子曹丕尚未正式即位,正在寻找合适的继承人。此时,杨俊因为与曹丕关系不错,因此受到了曹操的特别关注。虽然杨俊并没有直接为选择继承人出谋划策,但他对曹丕的才能还是有所认可的。

杨俊认为曹丕虽然有才能,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他对曹丕的能力有一定的信心,但也指出了曹丕需要改进的地方。他认为曹丕应该更多地关注内政和民生,而不是过分追求军事扩张。

3. 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市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翻译:

黄初三年,曹操到宛城巡视。由于市场上的商品不够丰富和欢乐,曹操因此非常生气,下令收监杨俊。当时,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等人都请求皇帝释放杨俊,但曹操坚决不同意。杨俊感到非常绝望,最后选择了自杀。

杨俊的死让许多人感到悲痛和惋惜,他们为他的行为感到遗憾和愤怒。他们认为杨俊的死是对自己良心的一种惩罚,也是对他忠诚和勇敢的一种肯定。

赏析: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杨俊的个人品质和才华,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状况。通过对杨俊生平的详细叙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杨俊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其言行举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悲剧结局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忠诚与背叛、勇气与怯懦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