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何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钩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时夏侯尚昵于太子,情好至密。
袭谓尚非益友,不足殊待,以闻太祖。文帝初甚不悦,后乃追思。语在《尚传》。其柔而不犯,皆此类也。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及践阼,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更为督军粮执法,入为尚书。文帝即位,进封平阳乡侯。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以疾征还,拜太中大夫。薨,追赠少府,谥曰定侯。子会嗣。赵俨字伯然,颖川阳翟人也。避乱荆州,与杜袭、繁钦通财同计,合为一家。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思并着。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夏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通曰:“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曰:“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
诗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
译文:
- 人伦自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始终秉持着公正和诚信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 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我与他们同来自军队,他们后来也都成为了优秀的官员。
- 资拔奖致,咸作佳士——通过我的提拔和鼓励,他们都成为了优秀的人才。
- 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后来他们各自担任了郡守和县令这样的高级职务。
- 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他们的行为和品行都体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三国志·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中的一段文字,描述了人物之间的交往和相互扶持的故事。诗中的主人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最终成为了优秀的官员。这段文字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互助的精神,以及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官员选拔和任命的重视和期待。
从诗中的“人伦自任”可以看出,主人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始终坚持着公正和诚信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这种态度使他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为他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则表明,主人公与他们有着共同的背景——都曾经生活在军队中,这为他们的相互扶持提供了基础。他们后来也都成为了优秀的官员,这进一步证明了主人公的能力和影响力。
“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这句话总结了主人公的优点和品质。他的明鉴和行义不仅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上,也影响着周围的人。这种影响使得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