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于樊。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迁平寇将军徐晃俱前。既到,羽围仁遂坚。余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逼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
仁会诸将议,咸曰:“今因羽危惧,必可追擒也。”俨曰:“权邀羽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羽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今羽已孤进,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仁乃解严。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于樊,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迁平寇将军徐晃俱前。既到,羽围仁遂坚。余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逼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
注释:
- 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于樊。
- 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迁平寇将军徐晃俱前。
- 既到,羽围仁遂坚。
- 余救兵未到。
- 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
- 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逼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
译文:
关羽围攻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俨作为议郎参与曹仁的军事事务后前往南方,被晋升为平寇将军徐晃一起前进。到达后发现关羽的包围异常坚固。剩余的援军还没有到达。徐晃指挥的军队力量不足以解除包围,而众将斥责和催促徐晃迅速救援。俨对众将说:“现在敌人已经形成坚不可摧的包围圈,加上连日的暴雨还未停歇。我们的兵力薄弱,而曹仁又被隔断无法协同作战,这正是我们内部的弱点。现在我们不如先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去包围敌军,让敌营知道有外界的援军,以此来激励士气、鼓舞士兵们的信心。考虑到北方军队最多十天就可以攻破樊城,我们仍然有足够的时间坚守城池。等到两面夹击时,我们一定可以攻破敌军,如果延误了救援时机而被敌人击败,我愿意承担所有将领的责任。”众将听了这番话都很高兴,于是开始挖掘地道,箭矢飞射向曹仁的军营,消息频繁传递,北方的军队也赶到了,两军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关羽的军队退走后还把船停在沔水上,襄阳与樊城被隔断无法互相支援,而孙权偷袭了关羽的辎重物资,关羽得知后立即撤退回南逃跑。
曹仁在与将领们商讨对策时都说:“现在趁着关羽处于危难之中,一定能抓住他并擒获他。”但俨却说:“孙权想要牵制关羽,想要控制他的后方。看到关羽撤退后,担心我们趁他们疲惫之际进攻,所以才顺从言辞请求出战,乘机发动变故,以便观察形势的发展和优劣。现在关羽已经被孤立起来前进,更应该保存实力来对付孙权。如果深入追击北军的话,孙权就会改变对我们的看法,可能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大王您必须考虑这一点。”于是曹仁决定放弃追击,听从俨的计谋。太祖听说关羽败退的消息后感到担忧,担心将领们追击他,果然紧急命令曹仁加强防御。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关羽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的事件。面对强大的敌人,曹仁虽然身处劣势,但他并没有选择被动防守,而是积极寻求外援。他通过派遣间谍与外界联系、利用敌军的内部矛盾,成功地争取到了外界的支援。这种灵活多变的策略使得曹操部将陷入了困境之中,无法有效地对抗这一强大敌人。